附中学子这样过中秋

闫勇军
创建于2024-09-16
阅读 34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金秋月正圆·浓情溢九洲】附中学子中秋节对月当歌

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5班:闫章宁

指导老师:孔海燕

       又是一年八月十五到,又到一年中秋节。早在周代,中秋就受到先民的重视。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北宋时期,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在千百年传承中几经流转变换,最终以“阖家团圆”的精神指向成为今天中秋节的主要文化内涵。古人也过中秋节,文人墨客们在中秋月圆之时,也有很多思考。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


      这首诗简直是中秋节的“官方代言曲”。李白漂泊在外,望着月亮,思念故乡,那种孤独感,简直能穿透屏幕。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应该是最脍炙人口的中秋诗词了吧,就算你不能全篇吟诵,那句经典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肯定知晓。尤其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让人倍感人生的无奈与现实的残酷。然而,苏轼最终还是怀抱希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无数人在中秋时分互相祝愿的经典句子。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让我想起那个特别的中秋夜,遥望月亮,心中充满对亲人的思念。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边塞望月思念远方的弟弟,感叹家人的分散与战争带来的动荡。杜甫通过“月是故乡明”这一句,将思乡与思亲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这种对家乡、亲人的深沉情感在每个中秋夜里都显得格外浓烈。

               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栊,雨湿纱栊。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辛弃疾的《一剪梅·中秋元月》带有一种中秋独有的宁静与洒脱。“花在杯中,月在杯中”是多么美的画面,似乎只要把酒举杯,便能将那美丽的月亮也一并饮下。然而,辛弃疾的愁绪依旧挥之不去,“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他想通过这轮明月寄托心中的无奈与忧愁,却发现人生路难,只有杯中之酒能让自己稍稍释怀。

             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的《阳关曲·中秋月》带给我们的是一幅宁静的月夜画面。在一个云消雾散的秋夜,明月如玉盘般挂在天空,清冷的光辉笼罩四方。然而苏轼也道出了人生的无常:“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正如那年我独自赏月时,也曾感叹这短暂的圆满瞬间。

                       杜牧《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的《秋夕》描绘的是一个静谧的秋夜景象,那年中秋,我也曾坐在院中,望着星空,心中充满了宁静与沉思。诗中的“天阶夜色凉如水”让我感受到秋夜的清冷,同时也让我思考中秋的月光下,古往今来的思绪与故事。

      中秋节不仅仅是赏月吃月饼的日子,它承载着人们对亲人、对家乡、对人生的深深思索。希望这些中秋诗词能让你在这个节日里,伴着明月,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与我们心中的共鸣。

阅读 34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