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映生活  身边事中话成长——班刊《云帆》中秋特辑

八年级语文
创建于09-16
阅读 141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惊天逆转

——乒乓球比赛陈逸晨逆风翻盘

           (2024年9月12日云帆报张泉铭报道)

       他盯着乒乓球,略显紧张,豆大的汗珠已然爬上额头,空气似乎随他静止,观众正屏息敛声地看着。与他对阵的是班级里水平超高的兵乓男神陶浩然。这局五分赛陈逸晨已经被陶浩然拿下了四分,四比零的分差使许多支持陈逸晨的“粉丝”已经黯然离场,拎包回家。这时轮到陈逸晨发球。

       轻抛小球,舒展手臂,只见陈逸晨流畅发过乒乓球,陶浩然略显轻视,一个下搓一个半高球,陈逸晨左脚在前,右手向后蓄力,俯下身子,用力冲球,速度如离弦之箭,碰到桌子之后飞走。兵乓男神陶浩然的“剃光头”想法就此覆灭。

       紧接着,陈逸晨就进入了高燃状态,丝毫不顾及陶浩然已拿到赛点,开始不断抽拧,陶浩然半高球半低球的高度对于他似乎十分大度慷慨,不顾一切地调整姿势,抽射,拧拉,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同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兵表现出自如、顺畅。他的面容早已没了开始的几分紧张,反倒变成几分自信了。

       4:1,4:2,4:3,4:4,随着一记漂亮的抽球,陈逸晨拿到第二个赛点——4.5。此时陶浩然仍强装镇定,作为直板的他很难防住陈逸晨的抽球。随着最后一球的一来一往,陶浩然打出了一个低长球。陈逸晨俯下身子,拧动手腕,球像一枚导弹碰到了对面球桌,“嘭”地飞向地面,比分停留到4:6,比赛结束,陈逸晨胜。他痛快地摔下球拍又蹦又跳,长舒一口气大声宣布着自己的胜利。

       四周同学一片惊呼,连一些收拾过程中将走一些同学也注意到这一幕,都忍不住喊了出来,换谁,谁又不会激动呢?

       面对兵乓男神陶浩然,面对4:0的天崩开局,陈逸晨靠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技术完成了绝境中的惊天翻盘!感谢两位同学奉献给我们的精彩对局,精彩瞬间将永留心间。

点评:

        这篇新闻特写饱含激情地描绘了10班陈逸晨同学在乒乓球比赛中与同学陶浩然对阵的紧张场景。作者模仿经典课文,捕捉到身边的新闻素材,通过细腻的笔触,精彩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比赛的紧张气氛。文章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如题目用了“惊天逆转”,并用“男神”来形容同学,文中“球像一枚导弹碰到了对面球桌”等,都表现了对同学由衷的赞美,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对陈逸晨心理变化的描写,从紧张到自信,再到胜利后的激动,都展现了小作者新闻特写的人物塑造能力。虽然是首次尝试新闻特写这种体裁,但这篇新闻特写选材典型,形式规范,描写细腻,情感真挚,是一篇成功的新闻作品。

暑假生活汇报活动在八(10)班顺利开展

(2024年9月7日云帆报吴一晗报道)

       武汉市某中学八(10)班的同学们于9月6日已有大约30人参与班级暑假生活汇报活动。汇报活动于9月6日下午2时45分开始,地点在武汉市某中学校园八(10)班教室。同学们精心准备了一周的PPT终于被拿出展示了。同学们准备充分、活力满满,激情四射地进行演讲。

        这次的汇报内容主要围绕暑假研学活动和暑假自行出游展开。令人印象深刻的内容有:北京研学游分享、贵州自行游分享和青海甘肃自行游分享。同学们创意满满,部分同学全程用英语进行汇报,无不展现出同学们对此次活动的重视和对英语学习的热爱。同时们分享了各自游玩目的地的的基本情况、风土人情以及游玩体验等,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对生活的热爱与作为新时代好少年的蓬勃朝气。

      大约下午4点,活动圆满结束。八(10)班班主任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并表扬所有上台分享的同学。

点评:

        这篇新闻习作结构清晰,内容详实,较好地遵循了新闻写作的基本规范。文章标题简洁明了,直接点明了活动主题和班级信息。导语部分简洁地介绍了活动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和参与人数,为读者讲明了活动背景。正文部分详细描述了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活动的起止时间、汇报的主题以及同学们的精彩分享,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作者还在内容中突出展示了同学们的英语能力,也体现了活动的特色和亮点。这篇新闻习作是一篇不错的报道,如果能进一步丰富细节和深化内容,将能更好地吸引读者并传达活动的精彩之处。

告别拖延,拥抱高效

(2024年9月10日云帆报钟语晨报道)

        在学业繁重的课后生活中,拖延这一坏习惯成为了部分同学所存在的问题。近期,校园的一项小型调查显示,超半数的同学都表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拖延习惯。这个毛病或多或少都对自己的学习及生活产生影响。而其应对之策,也成了学生们所广泛关注的内容。

        拖延常常表现在作业和学习任务的无限期推迟,即便是知道其危害性仍旧如此。拖延的根源多样,可能包括对任务的恐惧,也可能是时间管理能力不足等。长期的拖延不仅影响学习成绩,还可能引发焦虑、自责等许多负面情绪,严格的来说更是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对此,同学们也是积极献策。一些同学建议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时间分配表,将大任务分解成小步骤,一点一点地推进。还有的同学提倡使用时间管理工具或应用,以提高自身效率。此外,寻求同学间的互助和监督,共同克服拖延,也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改掉拖延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面对和克服的挑战。通过自我觉察,设法寻求师长同学的支持和帮助等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能力战胜拖延,迈向更高效、充实的学习生活。正如那句老话:"今日事,今日毕。"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行动,告别拖延!

点评:

      这篇消息报道了校园内关于拖延问题的调查结果及其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从写作手法来看,作者采用了直接引述调查数据和同学们的建议,使得文章内容具体、可信。同时,通过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对比拖延的坏处与解决策略的好处,使得文章的论述更加生动有力。在思想性方面,这篇报道不仅揭示了拖延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还积极引导学生面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法,体现了积极向上的态度。文章最后引用了“今日事,今日毕”的老话,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启发性。

第二十四届“飞向北京 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武汉市选拔赛三寄八十班获奖颁发

                                   肖鑫琳

      (2024年9月10日电) 在9月2日,班主任樊老师在早自习时在班级内为获奖同学颁发了奖状。该比赛的项目包括无人机第一视角竞速赛、无人机第三视角竞速赛、无人机接力任务赛、无人机灭火任务赛、无人机足球赛、无人机自主飞行编程6个赛项。

     第二十四届八十班获奖比赛获得者有:中学女子组的郑恬熙、张彤宁,中学男子组的张程煜杰、刘昱珈。四人在讲台前手持奖状合照,由班主任樊老师亲自摄影,获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据悉,全国青少年航空模型竞赛每届都会吸引近百万青少年积极参与,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普竞赛活动之一,对于青少年体育科技素质培养锻炼、科研探索、自主创新等方面能力的提升有重大意义。而这四位同学为班级,学校争光,体现了八十班集体的优秀与人才济济,是全体同学的榜样。

点评:

       这则消息及时报道了班级内的荣誉事件,信息传达清晰、准确。写作手法上,通过叙述颁奖过程、列举比赛项目、介绍获奖学生,以及描述同学们的反应,层层递进,生动展现了颁奖活动的热闹氛围和学生的荣誉感。文章突出了青少年航空模型竞赛的重要性和获奖学生的榜样作用,弘扬了科技探索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具有较好的教育意义。

网球女单奥运首金

(2024年9月11日云帆报徐墨函报道)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郑钦文一路过五关斩六将闯入决赛。在决赛中她不畏强敌,敢打敢拼,以两盘6-2、6-3的比分击败克罗地亚选手多娜维基奇,拿到了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历史上首枚奥运网球单打决赛金牌。郑钦文创造了奇迹也改写了历史,成为了中国的骄傲,世界的焦点。

       郑钦文是奥运会这个项目中夺金的亚洲第一人,要知道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因为亚洲人的身体条件和力量远远不如欧美国家的人,对于女子运动员来说更是难上加难。郑钦文从小家境优越,她完全可以选择衣食无忧的一生。但她却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去追寻更高的目标—为国争光。郑钦文为了能够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她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六点出门跑步,吃肉只吃水煮鸡胸肉。正所谓“中国的胜利是拼出来的。”

       当郑钦文骄傲的咬金牌的时候,世界各国的记者快速用相机记录下这幸福的一刻。一个记者甚至大声叫道:“郑钦文,你是我们的英雄!”的确,“英雄”二字正是中国女子坚定且坚韧品质的真实写照。

点评:

      这篇消息报道了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上获得女单金牌的喜讯。文章以时间顺序展开,叙述清晰,语言简洁有力,体现了消息体裁的即时性和报道性。在写作手法上,作者运用了很多细节描写,如郑钦文每天早起锻炼、饮食控制的细节,以及记者的现场反应,增强了文章的现场感和感染力。文章还突出了郑钦文的拼搏精神和为国家荣誉而奋斗的决心,体现了中国运动员坚韧不拔、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弘扬了正能量。同时,文章也反映了亚洲运动员在网球项目上的突破,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十班付同学讲题时表现出色

(2024年9月11日云帆报付川川报道)

    (云帆社十日五时电) 勇敢的付同学在数学自习课上被数学老师点上台讲题时表现出色。9月10日晚5点左右,数学潘老师在讲数学试卷的第10题,当他询问谁会讲此题第3问时,付同学举起了手。老师立刻就请她上台讲题。只见她自信地走上台,在白板上写了几笔,这一题的思路就显现出来。底下的同学们发出了阵阵赞叹声~~~。多少同学为了解这题苦思冥想,抓耳挠腮十多分钟都解不出来,竟然被付同学几句话就讲明白了,可见她是多么聪明。

      “我当时被点起来时还是没反应过来的,因为遇到这种问题我是习惯性举手。但是这一题我还是会的,再加上中途潘老师的提示,我得以顺利讲出,能被潘老师点上台讲题我感到十分荣幸。”当事人说。虽然她聪明、冷静、沉稳,但上课还是要认真听老师的问题,坚持独立思考,积极与老师互动,方能取得更大进步。

点评:

      这篇报道以简短的篇幅迅速传达了付同学在数学晚自习上讲题的场景,突出了付同学的自信和同学们的赞叹。从写作手法来看,作者使用了直接引语来展现付同学的个人感受和反应,这增加了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同时,报道中还使用了侧面描写,如“多少同学为了解这题苦思冥想,抓耳挠腮十多分钟都解不出来”,来突出付同学解题能力之强。在思想性方面,这篇报道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信息,即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勇于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对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正面评价。展示了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努力和自信的价值。是一篇成功的习作。

捍卫十班荣誉,对战九年级同学

(2024年9月12日云帆报赵胤楷报道)

       在9月11日星期三的午餐时间,我班同学因为乒乓球台与九年级某同学发生争执,双方协商决定以十一球制比赛的方式打一场友谊赛。最终我班小张同学凭着高超的水平以11比9险胜九年级同学。

       我班几位乒乓球爱好者每天中午下课后就会快速吃完午饭一起下去打球。今天中饭后,他们下去发现球台有几个九年级的同学在打球。于是我班同学与九年级的同学进行协商,进行一次友谊赛。

       我班派出了实力最强的小张同学对战九年级一位身材高大的学长。面对赛前九年级同学的挑衅,小张同学只是微微一笑,镇定自若。比赛开始了,小张同学发球,只见他深吸一口气,把乒乓球在台子边缘弹了弹,高抛,果断出手,在拍面碰到球后迅速往右上方一拉,那球面旋转着朝对方死角奔去。九年级同学输掉几球后,嚣张的气焰减少了,开始不断地给小张同学制造麻烦。近台一吊,再远台一杀,又左边一削,再往右边一拧。那小小的乒乓球就像子弹一样飞来飞去,光听那毫无规则的“乒乓”声就让人紧张不已。

我班的同学都在一旁为小张同学加油鼓劲,同时为他每一次来回奔跑地接球捏了把汗。两只球拍上下翻飞,对削、对拉、对抽、对吊,观战的同学们眼花缭乱。虽然小张同学力量没有对手强,但他仍拼尽全力去捍卫我班的荣誉。随着小张同学以超过身体极限的姿势把球猛抽回去,“铛”11比9!我班同学围着小张大声欢呼,为这份捍卫班级荣誉而展现出的非凡勇气与实力感到由衷的自豪!

点评:这篇新闻报道以客观、简洁的语言记录了一次校园内的体育竞赛事件。它遵循了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包括导语、主体和结尾,清晰地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作者使用了生动的叙述和细节描写,将比赛的紧张气氛和小张同学的精彩表现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话和动作描写,如“双眼射出两道寒光”和“那球面旋转着朝对方死角奔去”,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此外,作者还运用了比喻手法,如“那小小的乒乓球就像子弹一样飞来飞去”,使读者能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比赛的激烈程度。文章也传达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展现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和竞争精神。隐含了对校园内解决冲突方式的肯定,即通过体育竞技来和平解决争端。总体而言,这篇习作是一篇优秀的校园新闻报道。

白球闪电,叱咤球场

(2024年9月12日云帆报谢明睿报道)

       在九月十一号的一节体育课上,一位十班的同学站在三寄宿的乒乓球桌前,屏息凝气,双眼死死盯着对方手中的白球。面对九年级同学的强大实力,他代表十班一战,誓要拿回十班的尊严。

       在众人的围观下,随着白球被抛入空中,他的眼睛也跟着移动。白球在接触球拍的一瞬间,如闪电般向他袭来。他果断将球搓回,对手也不甘示弱,球化做白色闪电在球上来回跳跃。

       比分很快的来到了八比八,他拿到球权。为了占据优势,他俯下了身,随即将球抛起,他的右手顺势向后蓄力,在球落到了适当位置时,迅速冲出蓄力的右手,摩擦球的右侧,再一勾。等到球向对面奔去时,他在顺势做了一个下切的动作,让对方误以为是下旋。对方果然中了招,球拍刚碰到球,球就因侧旋飞出了台外。对手连接两球,都讲球打出了台外,不禁面露凝重之色。

       比分来到了十比八,他成功拿到了赛点。对手没有了失误的机会,只能选择稳扎稳打,拿了一分。下一个球,对手依旧选择稳重。球在空中划出残影,让观众眼花缭乱。这时,他搓出一发直逼底线的长球,对手情急之下竟回出一发好球,飞向底线球速较高,高度极点,再想搓回去已经不可能了。他立刻做出决定,脚步向旁边一撤,球划过一道弧线飞出台外。他身体下压,再如弹簧一般弹起。球如同被吸在了他的球拍上,本该掉落的乒乓球被提了起来,在空中飞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落在了对面的桌上。对手刚想去接,弹起来的球却拐了个弯,飞出了台外。好一记漂亮的弧圈球!围观的同学都欢呼了起来。

      这位同学敢于挑战高年级同学,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其他班围观的同学不禁称赞道:“真是技勇双全啊!”

点评:这是一篇充满活力和竞技精神的新闻,生动地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的乒乓球比赛。作者将比赛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呈现得非常细致生动,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比赛现场。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白球如闪电般向他袭来”和“球如同被吸在了他的球拍上”,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此外,文章的结构清晰,从比赛开始到高潮再到结局,层层推进,情节紧凑,引人入胜。文章还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信息,展现了同学不畏强手、勇于挑战的精神,也传达了公平竞争和尊重对手的体育精神。

点"漆"成画 

                                 ——记八上第一次劳技课

(2024年9月13日云帆报方可莹报道)

      9月12日下午3时左右,劳技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漆扇制作这一内容。

      漆扇是以一系列的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的扇子,原料十分稀有,难得。制作过程是先选择几个喜欢的大漆颜色,将此滴入水中,可用棍轻轻地搅拌 ,然后用扇子浸泡在里。有多种方法可以使扇子上的图纹不同。为了制造祥云朵朵雾气弥漫的质感,可以先用扇子扇风,使其颜色散开,再将扇摇晃放入,使纹路多变。最后可以在扇子晾干后,在上面写下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

      讲解结束后,劳技老师向我们询问是否有人想要上来尝试染书签,一位同学率先举手。上来后,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加清楚观看,用手机上传人人通 ,为我们"直播"。只见那位同学缓缓滴下几滴红色大漆,用棍子轻轻地揽了下,宛若蜻蜓点水,又拿起了点金色漆,与刚才一样的流程,金色漆迅速染开,像云散开,又到处弥漫,千回百转,画圈成流。再用书签沉浸下去,那位同学此刻也有些紧张,动作有些过慢。成品上来展示,发现红色处太密,而留白处太过于少,几乎没有。因为毕竟是新手,有些失误是很正常的,老师最后把书答送给了她。

      通过这次劳技课,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制作漆扇,更深刻地理解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每一次的尝试,即使有瑕疵,也都是自我成长和探索的见证。漆扇的制作,让我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乐趣,也让我们意识到,美,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点评:

       这篇消息记录了一次劳技课程的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漆扇制作的过程和体验。文章开头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接着详细描述了漆扇的制作过程,包括选色、搅拌、浸泡等步骤,并通过具体的操作细节,如“宛若蜻蜓点水”和“画圈成流”,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文章最后强调了通过实践活动发现美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个人努力价值的认识。这篇习作不仅是一篇记录性的文章,更是一次对传统工艺和自我探索的思考,具有较高的教育意义和启发性。

《前浪》如何讲述老年

(2024年9月14日云帆报王恩羽报道)

      我们该如何讲述老年?对于这个问题,纪录片《前浪》通过其内容为我们展现了答案。

      7月23日,7集纪录片《前浪》在东方卫视和腾讯视频播出完毕,这个纪录片展现了七种不同老人的日常生活,记录着人进入衰老后所经历的爱恨情仇,以及他们作为“人”这个独立个体所发生的渴望与遗憾。这部纪录片并非要借此以揭穿生命界限的残酷底牌,而是抛开人们对于“老人”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观察着他们与常人无他的活动与心绪,将“老人”理解为“人”。

      在录制纪录片的过程中,导演们都很谨慎小心,因为拍摄对象是老人,一个与失落、敏感、多病相伴的群体。但随着拍摄时间拉长,导演们发现老人的精神状态与面貌与年轻人相差无几,甚至更胜一筹。他们有自己的喜好与向往的事物,也会为了目标不断努力。他们个性不同,聚在一起时会“暴展露天性”。参与拍摄的老人还会让剧组留下来喝茶谈心,欢笑声不时传出。

      但在欢笑背后,也有着不尽忧愁,老人们所经历的离别不在少数,自身的衰老也让他们不再美丽。衰老是残酷的、丑陋的,也是大部分人会经历的。人年轻时内心总有一腔热血,不断追逐拼搏。到了老年,幻想破灭,人会清醒地意识到生命的终点仍是坟墓。在此,老年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老人们明知结局,却仍然欢声笑语,勇敢面对衰老,顺其自然。

点评:

       这篇新闻评论生动地展现了纪录片《前浪》的内容及其深刻内涵。作者通过详细描述纪录片中老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传达了对老年人群体的深刻理解。文章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有客观叙述,又有主观感悟。在思想方面,作者成功传达了对老年生活复杂性的认识,以及对老年人勇敢面对衰老的敬佩之情。是一篇成功的时评。

超强台风"摩羯"来袭

                          一一台风救援行动迅速展开

                 (2024年9月12日云帆报钟语晨报道)

      近日,今年第11号超强台风"摩羯"以猛烈之势席卷海南岛,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灾害。据初步统计,此次台风已造成海南、广东、广西等多地受灾,多人受伤。然而,在灾难面前,人们并未屈服,而是积极面对,展开了有序的救援行动。

      台风在海南文昌市登陆,随后带来了狂风暴雨,台风导致大量用户电力和通信中断,部分房屋倒塌,道路损坏。面对如此情形,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救援队伍投入到救灾工作中。消防队员们搬着沉重的救援设备,艰难地穿越着淹没的道路,救助被困人员。同时,医护人员也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带着急救箱和担架,穿梭在受灾区域,为受伤的人们提供紧急救治.

      除了专业的救援队伍,还有无数的志愿者们也纷纷加入到抢险救灾的行列中。他们自发的组织起来,为受灾人们提供食物、水源和临时的住所。他们的身影成为了这片混乱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自然灾难的面前,人们是渺小的,但不代表无能为力。我们不仅要学会在灾难面前保持冷静,学会基本求生技能。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并保护自然,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点评:

       这篇消息及时报道了超强台风“摩羯”来袭及其救援行动,写作手法上采用了叙述与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展现了灾害情况和救援场景。文章思想性较强,凸显了人们在灾难面前团结互助、积极应对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传达了尊重自然、珍视生命的重要信息。

中国男足0:7不敌日本

(2024年9月6日云帆报李辰康报道)

      北京时间9月5日晚,在美加墨世界杯预选赛中,中国男足以0:7的比分不敌日本。

      这场比赛对中国男足来说是惨案,整场比赛下来,中国队打得很被动,仅仅只有一脚射门。而日本则可以说是戏耍了中国的后防线,接二连三的进球,一次次地打击着中国队的斗志和信心,最终他们以难以置信的比分赢下了比赛。

      为什么中国队会输得让人难以接受?有人认为是阵容悬殊,他们中一位球员的身价就和我们整个球队的身价不相上下。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比赛过程中队员们的心理。上半场快结束时,日本1:0领先。可就在上半场的补时阶段,日本队又打进了一球。在快要进入中场休息时,中国队表现出一种懒散的状态,而日本队却没有放过任何进攻机会。下半场,日本队本可以用比分的优势草草地踢完比赛,可他们似乎变得更有斗志,就连替补上场的球员都努力立功。反观中国队员却没有上半场时顽强抵抗的意志了。最后从比赛数据来看,日本队的全场控球率为80%,而中国队仅仅只有20%!也就是说,我们全场掌控球的时间只有十多分钟,剩下的七十多分钟足球都在对方的脚下,所以中国队才会如此被动。

      这场比赛也反映出了中国男足目前存在的问题,阵容、技术、配合、斗志都比不过人家,是我们缺乏人才吗?不是,而是我们没有一套良好的训练系统,导致球员自信心低迷。希望中国男足能从头开始改变,吸取教训,直面失败,有朝一日能站上亚洲甚至世界之巅!

点评:

       这篇学生习作是一篇体育新闻报道,简洁明了地报道了中国男足在世界杯预选赛中惨败给日本队的新闻事件。作者在写作手法上运用了直接叙述和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描述了比赛的结果和过程,然后分析了中国队失败的原因,包括球队阵容、球员身价、心理状态和比赛数据等多方面因素。文章中透露出对改进中国足球训练系统的渴望,并鼓励中国男足吸取教训,努力提升自身水平。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体育精神的追求是值得肯定的,能引起读者对中国足球发展的思考。

 卷后语

      开学以来,我们共同学习了新闻单元,并开始尝试创作新闻。本期收录的习作包括消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通讯等。同学们展现了对新闻写作的热情与才华。在关注天下大事的同时,也不忘身边小事。同学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自信乐观,有社会责任感,这是令人惊喜的成长。愿我们继续以敏锐的眼光捕捉时代脉搏,用文字记录成长,共同书写自己与班级的美好篇章。

阅读 14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