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中央“双减”精神,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要求,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抓好小学一年级学习生活过渡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邹城市看庄镇柳下邑小学严格贯彻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零起点”教学指导标准的通知》要求,在小学一年级实施“零起点”教学,切实减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业负担,做到零起点教学。
现将学校一年级课程设置及语文、数学教学计划予以公示。
课程设置
教学指导标准
2024-2025学年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共有学生31人,男生17人,女生14人。对于一年级新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重要过渡阶段:也正处于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学生们普遍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但求知欲旺盛,对新知识充满探索欲。开学初,首先引导学生通过介绍我和我的家庭,增进相互了解,促进相互认识,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同时鼓励学生牢记一些简短的口令,便于有序开展课堂活动;其次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劳逸结合,逐渐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教师需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如上课专心听讲、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学具摆放、书写认真工整和独立完成任务等,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内容分析:
在一年级上册统编教材的起始单元中,依然以入学教育为主题,《我是中国人》一一身份认同;《我爱我们的祖国》一一国家认同;《我是小学生》一一角色转换;《我爱学语文》一一学科定位。本单元意在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引领儿童走进学校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将情感熏陶、习惯养成与语言学习有机整合。
《我是中国人》这部分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身着各民族服装的小学生背着书包,手拉手快乐团聚、庄严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的画面。画面右上方配有文字“我是中国人”,犹如各民族小学生的真诚呐喊,生动诠释了中国人无比自豪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以此激发学生对 “我是中国人”这一身份的认同。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课文通过插画告诉学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是祖国的象征;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是小学第一天小学生的人生洗礼这是小学第一天小学生的人生洗礼。 《我爱我的祖国》紧承上一课,由四幅图、四个词语。四句话组成。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国旗、雄伟的天安门以及两条最重要的河,四句话都以“我爱…”开头,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山河的热爱。
《我是小学生》这部分选用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首儿童歌曲《上学歌》,它曾伴随一代又一代的小学生度过了童年时代,是一首以朗朗上口、简洁易懂的儿歌,帮助学生实现由幼儿园小朋友到“我是小学生”的角色转变。
《我爱学语文》有三幅图和四个词语。第一幅图是关于读书的指导,第二幅图是书写能力的养成,第三幅图是对学生“讲故事听故事”习惯的培养,这一部分内容明确了语文学科的定位。这三幅图让学生初步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和意义。也了解读书写字基本规范,为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本单元四部分内容编排科学、逻辑严密:由身份认同到角色转换再到学科定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自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语文素养。
第一单元:识字
本单元是第一个识字单元,编排了4篇识字课:《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手足》《日月三川》,内容丰富,渗透韵语识字、看图识字、象形字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让叙事在有趣的情境中走进语文,乐于识字。教材将识字编排在汉语拼音前面,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的学习经验,因为对学生来说,汉字并不陌生。这样安排,不仅让学生体会汉字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发挥汉字对拼音学习的帮助作用,有效突破拼音学习的难点,使后面的拼音学习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本单元在教学上,有别于其他单元,重点是借助听读和结合生活经验,来学习汉字。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具体形象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汉字音、形、义直接的联系。本单元安排了“语文园地一”和“快乐读书吧”。
学习重难点:
1.认识33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
2.认识“横、竖、横折、撇、弯钩、捺、点、竖弯钩”这8种笔画。
3.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情境,感受汉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
第二、三、四单元:“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专题安排了14课。每课一般包括5个部分:
1.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
2.汉语拼音书写教材;
3.要求学生练习、拼读的常用音节;
4.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
5.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习。
本专题除了学习声母、韵母、音节外,还要认识71个生字。
学习重难点:
1.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第五单元:“感受大自然”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的。改原来的“课文”为“阅读”,旨在突出阅读的重要性。编排了《秋天》《江南》《雪地里的小画家》《四季》4篇课文,题材丰富,体裁各异,有散文、儿童诗、古诗和儿歌。展示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初步感受汉字的美。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本单元还有“语文园地五”。
学习重难点:
1.掌握多种识记生字的方法,能够正确规范书写。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们想象能力和热爱大自的感情。
第六单元:“大自然”和学校生活
本单元选择了《对韵歌》、《日月明》、《小书包》和《升国旗》。将识字寓于情境之中,内容浅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渗透对比识字、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内容意在培养学生了解大自然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校生活内容意在让学生认识学习用品,了解其功能和作用,从而热爱学习;通过在校内升国旗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还会挖掘更多的识字、写字的方法,语文素养得到不断地提升。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六”。
学习重难点:
1.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提倡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识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2.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七单元:诗歌
本组课文是以诗歌来编排教学内容的。本单元选择了三篇阅读文本《小小的船》《影子》《两件宝》,意在通过观察、朗读等途径学习感悟语言,体会文本的意思。用喜欢的诗歌朗读形式展开情节,充满童趣,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学生能够愉快地从课文中识字、写字和学习阅读,了解一些生活小常识,丰富知识层面。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
学习重难点:
1.喜欢识字,主动用多种方法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学习识字方法,培养在生活中识字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八单元:“童话、童心”
本组教材是以“童话、童心”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本单元选择了三篇阅读文本《比尾巴》、《乌鸦喝水》、《雨点儿》。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童话世界的美好、生动,既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童话的魅力,又能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从而使学生认识并喜欢童话这种文学体裁。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八”。
学习重难点: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课文所说明的道理,接受相关的思想教育和健康情感的教育。
三、学期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28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措施
(一)激发学习兴趣
1.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故事、儿歌等元素,通过生动的讲述、有趣的表演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游戏识字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二)注重识字教学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如象形识字、会意识字、形声识字等,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构造和意义。
2.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识字,例如通过店铺招牌、广告标语等。
(三)培养阅读习惯
1.从简短的儿歌、绘本开始,指导学生阅读,培养他们的语感和阅读兴趣。
2.每天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分享,提高阅读能力。
(四)加强书写指导
1.规范学生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从基本笔画和简单的汉字入手,进行认真细致的书写示范和指导。
2.开展书写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
(五)关注口语表达
1.创设丰富的口语交际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引导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六)因材施教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辅导和支持。
2.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七)家校合作
1.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共同督促孩子学习。
2.建议家长在家中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亲子阅读等。
五、教学进度
2024–2025学年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虽然有些学生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所以我们坚持零起点教学。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认知特点: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世界充满探索欲,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持续学习的时间相对较短。他们开始逐渐形成对数字和形状的基本认知,但尚未建立起系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基础:学生在学前阶段可能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加减法、数字书写、基本图形等内容,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而部分学生则可能感到陌生或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家庭背景: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观念、辅导能力以及对孩子数学学习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情感态度:一年级学生情感丰富,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在数学学习中,他们可能会因为成功解决一个问题而兴奋不已,也可能因为遇到困难而沮丧。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2024)一年级上册教材包括:数学游戏、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6-10的认识和加、认识立体图形、11-20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复习与关联等内容。本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情境导入、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数学规律。本册教材从“数学游戏”入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随后逐步展开对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及立体图形的认识等核心内容的教学。教材编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数学学习,旨在全面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与探索欲,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扎实数学基础、良好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小学生。具体目标如下:
数学抽象与概括能力:学生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律;能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能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数学书写与运算能力:学生能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正确地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直观想象与归纳能力:通过图形的拼搭活动,使学生直观地识别、分类和描述一些立体图形及特征,让他们初步感受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为未来的几何学习和空间思维发展打下基础。
数学探讨与合作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学会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探讨和合作,进而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学生也将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成果与经验。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产生自信,收获快乐。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 10 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认识 20 以内的数。
3.认识基本的立体图形。
难点:
1.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建立图形观念。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情境创设:利用校园、操场、教室等熟悉场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动手操作: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玩一玩、认一认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
合作学习: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想法,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分层教学策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任务和挑战,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信息技术融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动画视频等,直观展示数学概念和运算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六、2024-2025学年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进度计划表
我校将严格执行课程设置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保证执行教学进度,确保教学内容和要求有机衔接,循序渐进,不拔高或超前教学。学校和一年级教师将关注每一名学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帮助他们尽早愉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编辑:赵传敏
审核:李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