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学子这样过中秋】金秋月正圆·浓情溢九州—忻州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初382班贾宇润2024年中秋
班主任、指导老师:张云丹
月,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表达情感的工具,古代的文人墨客都常对月作诗,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如,思念与怀旧:月亮常常与思念家乡、亲人或过去的美好时光相关联。它象征着远离家乡或亲人时的孤独和渴望团聚的情感。浪漫与爱情:月亮被视为浪漫的象征,特别是在圆月之夜,它常常被用来表达爱意和浪漫情怀。许多诗歌、歌曲和电影都利用月亮作为浪漫情感的背景或隐喻。神秘与奇幻:月亮与神秘、奇幻和超自然力量紧密相连。在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月亮是神秘事件或神奇力量的源泉。宁静与平和:月亮的柔和光芒往往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它象征着内心的平静和放松,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孤独与寂寞:月亮也常被用来表达孤独和寂寞的情感。特别是在寂静的夜晚,独自凝视月亮时,更容易感受到这种情感。变化与无常:月亮的盈亏变化象征着生活的起伏和无常。它提醒人们接受和适应生活中的变化。灵感与创造:月亮的光芒和神秘氛围常常激发艺术家的灵感和创造力。许多作家、诗人和画家都以月亮为主题进行创作。综上所述,月亮作为一种多面的文化符号,能够表达从思念到浪漫、从神秘到宁静等多种多样的情感。它在人类文化和心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持续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苏轼一生,推崇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经常处在儒...
在这个中秋佳节,愿大家与亲朋好友共度圆月夜,传递温馨的祝福,感受团圆的幸福。中秋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