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师范学院外国语附属中学初376班学子—薄婷雅—中秋主题活动倡导学习“两弹一星”精神。

指导老师:赵红艳老师


薄婷雅
创建于2024-09-16
阅读 28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两弹一星精神的内容主要包括‌: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两弹一星‌是指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通过自主研制成功的一系列重要军事和科技项目,包括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这些项目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国防和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原子弹‌: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成功研制出原子弹,这一成就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中国第一枚氢弹叫原子弹,又称裂变弹,是一种利用核原理制成的核武器,由美国最先研制成功,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在爆炸的同时会放出强烈的核辐射,危害生物和非生物组织。原子弹主要包括裂变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称为原子弹)和聚变武器(亦称为氢弹,分为两级及三级式)。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叫东方红一号。‌‌

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该卫星重173千克,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工作28天(设计寿命20天)。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至今,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空间轨道上运行。

这些项目的成功背后,是一大批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最终实现了这些科技奇迹。这些成就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为后来的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重要象征‌。

邓稼先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组织领导了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的研究,组织领导并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与试验工作。

邓稼先于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广大两弹一星研制工作者的坚强精神支柱,他们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胸怀强烈的报国之志,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授予于敏等16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人,他们用心守护着脚下的绿水青山。家住囊谦县香达镇香达村的索南便是其中之一。

8月21日,夕阳西下,见到索南时,他正骑着摩托车,带着捡拾的垃圾准备往家赶。今年48岁的索南,从小在囊谦长大,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有着深厚的感情。“从小我就和父母奔走在草场上。现在,我成为了一名生态管护员,继续奔走在这片草原上,和父母不一样的是,我放下了牧鞭,端上了生态饭碗。”索南的眼神中充满深情,透着坚定,“现在生活好了,我和父母都搬到了县城,虽然巡山的地方在县城外40多公里的果切滩,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倾尽全力去守护这片土地!”

不畏艰险、无私奉献,是所有生态管护员的共同信念。索南回忆道:“去年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覆盖了整个草山,巡山过程中,我发现了一只受伤的猞猁,它的位置处于半山腰,由于积雪很深,救助非常危险。当时,我顾不上想太多,冒着风雪一点点摸索过去,将受伤的猞猁救下来并送到了县兽医站。现在想起来有些后怕,但我深知,这就是生态管护员的职责所在,能为家乡的生态保护作贡献,感到很骄傲。”

胸怀着那些为国家核事业无私奉献的科学家的无限敬仰,无数生态管护员用实际行动在践行“两弹一星”精神,为祖国的生态保护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青少年发扬‌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性‌‌

‌青少年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两弹一星精神是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激发亿万中华儿女战胜艰难险阻,攀登科技高峰。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加快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激励青少年爱国奉献、砥砺前行,不断攀登新的科技高峰。

‌青少年如何践行两弹一星精神‌

青少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践行两弹一星精神:

‌学习元勋事迹‌:通过学习两弹一星元勋的事迹,感受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精神,激励自己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传播两弹一星精神,让更多人了解并认同这一伟大的事业。

‌关注科技创新‌:关注科技创新的最新动态,了解国家科技创新政策,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通过这些方式,青少年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践行两弹一星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岁月流逝,精神不朽。要赋予“两弹一星”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要准确把握“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认识“两弹一星”精神的特性,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好“两弹一星”精神,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李大钊有言:“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青春年少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正如鲁迅所说:青春的存在犹如新鲜活泼细胞如一身。作为中国强国梦未来的接班人,以航天人为标榜,以两弹一星精神为支柱,在上一代中华儿女缔造的舞台上尽情展现以完成我们新青年在新时代所接任的新任务!

现在我们有了“两弹一星”,有了遨游太空的现实,我们应该为祖国骄傲。让我们一起努力,勇往直前,为祖国增添灿烂辉煌!

阅读 28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