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漾水河畔
创建于09-14
阅读 296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听课评课,是日常教学主要的教研活动,一节七年级的数学课《有理数加减法》第二课时,让我们看到了数学教学的艺术,来自于施教者充分的准备,独特的设计,灵活自如的课堂组织,以及生本理念下的学生思维培养。

一、课堂值得学习的地方。

    1.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从复习练习开始,充分考虑了学情,考虑了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在探索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及处理运算中方法技巧发现过程中,设计的练习题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拾级而上,思维有序发展。

     2.有强烈的“生本意识”,整节课将学生推在学习发现的最前沿,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中不断巩固自己所学。无论是寻找算法规律,还是巩固练习,都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以及去发现,一个学生不行,两个,两个不行,三个,直到找到方法规律,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紧张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3.纠错教学得到重视,效果明显。对于学生解决问题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错在什么地方,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并分析出错的原因,然后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给出正确解决办法。这样的处理,比给学生直接告诉错误要好,有利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也能强化学生学习,防止学生再次犯类似的错误。

       4.注重学生解题的规范性教学,突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解题过程的书写,符号、数字的写法要求,到解题逻辑顺序,都要求学生一步步写正确,写规范。这种要求,有利于让学生对数学符号、数学表达式、解题过程规范书写,行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注重初中与小学学习的衔接过渡,使数学知识的学习延续化,连贯化,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课堂剪影

老师巡查
学生展示
规律寻找与过程展示
教师点拨
教师点评

三、值得商榷的问题。

    1.引入复习环节,对异号两数的加法复习的不是很充分,复习练习做的也不深入,致使这个难点问题影响了学生在后续解题中的正确性。

    2.过于注重教材中对数学运算律的描述,要求学生原原本本记忆应用,缺乏灵活性。在有理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学习中,对学生提出的正确的写法予以否定,而且强调必须按教材的书写去进行,一来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来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种限制,使得学生机械地记忆数学公式、法则、运算律,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达不到灵活思维的要求。

    3.过于注重规律方法的总结应用,对普遍性的有理数加法运算涉及不多,特别是分数参与的有理数加法运算,一节课只有一道题,不利于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的提升。

    4.在巩固训练阶段,让学生做作业纸上的练习,结果如何,学生做的是否正确,也没有让学生展示,效果不得而知,同时由于时间关系,后面的课堂小结是老师代劳,作业布置也没有体现。

四、关于听评课

     1.本着学习的态度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发现存在的问题,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2.看教学流程,情境设计是否符合课程要求,是否起到了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3.看问题设计,是不是层层递进的,是否能够与学习内容息息相关,是否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包含其中。

    4.看学生主体地位之落实,学生是否全程、全体参与了课堂学习,是否是主动参与,老师如何引导,摒弃教与学两张皮现象,先学后教,基础巩固到位,能力训练到家,情感体验真实,学生获得成功。

    5.听老师的课堂指令,是否清晰准确,是否具体,具有启发性,看衔接过渡是否自然,符合学生思维逻辑。

    6.看老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这里的突发事件指的是老师事先没有考虑到的,在课堂上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如,对某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对试题的不同解法,还有一些创新性的想法等等,这些恰好是将课堂引向深入的事件,如本节课当中出现的对有理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表述,最先的两位同学都表示了和教材不一样的方式,老师就要抓住两两个表示去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这也就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出发点。突发事件处理的结果,既影响学生的深度学习,也关系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延续和提升,需要我们多注意。

    7.看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是否由学生来谈谈课堂学习的感受,作业布置有没有限时复述的内容、限时作业任务,预习任务(内容具体,目标明确)、探究性学习任务等。

阅读 296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