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节日文化 印记中华符号】

“苗娃讲节日”之中秋

新城小学
创建于09-16
阅读 40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相思渐浓处,又是中秋时。

桂花飘香邀明月,风送幽香人团圆。

      岁月如奔箭,屈指又中秋。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节日,象征着团圆和丰收。

中秋节的由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今天,就由四年一班的康汐妍为我们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吧!

00:30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的传说

      圆圆的月亮高高挂,甜甜的笑容映脸庞;中秋佳节的晚上,对着天上又圆又亮的月亮,孩子们是不是都很好奇呢?接下来就由四年二班的刘蕴仪带我们走进中秋的传说故事吧!

00:42

嫦娥奔月

      相传,后羿射日后,从王母娘娘处得到一包成仙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不料这一幕被小人蓬蒙看见,趁后羿外出狩猎,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情急之下吞服仙药奔月。后羿归来后,只能仰望夜空,对着月中身影呼唤爱妻,并摆上香案、放上果品,遥祭嫦娥。

      就这样,中秋节这天祭拜月亮的习俗世代相传。

吴刚伐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汉朝西河人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砍伐桂树。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几千年来,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李白有诗云,“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道教掌故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

      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中秋节的习俗

      柔柔月光点点寒,人若有情便是暖。中秋佳节,家家团圆,有父母的唠叨,亲人的问候,有温柔的月光,有暖心的家宴,从古至今,人们最喜悦的时刻便是团圆之时,大家聚在一起,品月饼,赏明月,共度良辰佳节。

     下面就请四年三班的李艾希同学带我们走进中秋的习俗吧!

01:33

赏月

      中秋赏月的习俗盛行于唐代,至宋代,赏月之风更盛,并有“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之景,而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全国各地至今遗存相当多的“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该时期,中国多地则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时至今日,中秋赏月之风也没有绝迹。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猜灯谜逐渐成为节日的一种特定习俗。

放天灯

      中秋节放天灯也是迎月、贺月的重要仪式。据介绍,天灯的主要做法是用竹篾和白纸事先糊出一个水桶般大小的外形酷似灯笼的一个小型天灯,然后再将这些天灯用绳子垂直连接成一条“火龙”,将其挂于高处。

月圆总有星相伴

人圆总有家相随

明月洒光,洒出人间无限浪漫;

桂花飘香,飘出大地五彩缤纷;

月饼圆圆,圆出家人欢声笑语。

祝全体师生:中秋佳节,月圆人更圆!

—END—

撰稿:王玲玲

一审:姜晓红

二审:郭春莉

三审:周文雁

阅读 40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