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印记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01e8d4fbe1194ec38ab446eb45948b93.png)
热闹的柳江河畔,金色建筑静静屹立,一动一静之中,柳州市正南门城墙便保存于此处。追寻着历史足迹,2024年9月15日,我来到了充满历史故事的柳州正南门城墙遗址。
在陈列馆侧门,金底黑字的石碑静静矗立,诉说着那些过往的故事。作为广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柳州市正南门古城墙见证了柳州的变迁与发展。尽管历经沧桑,古城墙依然屹立不倒,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现代人了解这座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
探索历史的奥秘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01e8d4fbe1194ec38ab446eb45948b93.png)
走进陈列馆大厅,古城墙映入眼帘。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洗礼,这座正南门城墙依然巍沿着城墙慢慢走着,那老旧泛黄的青砖,凹凸起伏的纹路,风化破损的裂缝,带着些许沧桑,这可是多年来风雨洗礼留下的历史痕迹啊!
柳州正南门古城墙遗址位于曙光东路西段,与东门城楼相距500米。正南门城墙遗址占地面积1760平方米,古城墙文物遗址长76米,宽11米、高9.6米,2009年5月公布为第六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古城墙砖体砌筑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为明清时期柳州城池重要组成部分。在“唐宋土城”的基础上扩建为砖城。扩建后的柳州城,“东西三里,南北二里,高一丈八尺,周围七百四十八丈。窝铺四十五间。垛口九百三十七个。设五个城门:东门、西门、镇南门、靖南门、北门”。民国六年,在镇南门与靖南门之间增开正南门。
1999年,柳州市海泰房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曙光中路拆迁工作,从民房群中发现一段古城墙。柳州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并于同年将城墙遗址回购,委托柳州市博物馆对城墙遗址进行保护和监管。
2015年,柳州市博物馆对城墙文物进行维修及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见证柳州古城历史发展的文化遗物。
在考古发掘时,工作人员共在城墙周边留下了4条探方(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依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些正方格叫“探方” )。如今在陈列馆里,保留了其中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探方。
在对发掘出的16000 多枚陶瓷器残片中较为完好的陶瓷器残片进行修复后,陈列馆展出了 200多件展品。
这些展列的文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的还是外来器物,如波斯陶,它是当时通过广西的内陆水域运到柳州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柳州是桂中商埠的说法。千年之前,这一盏一罐一陶是人们生活所需,千年之后,它们的存在,则为我们后人研究当时的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生活方式、工艺技术等方面提供了宝贵信息。
陈列馆还展出了各种石构件,这些都是当时人们生活留下的痕迹,有些还能看出那精美的雕工。
美食的探索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01e8d4fbe1194ec38ab446eb45948b93.png)
在熙攘的柳州,各种色泽诱人的小吃让人垂涎欲滴。水油堆、柳州酸、马蹄糕、云片糕、豆粉馍、糯米饭……这些传统佳肴不仅让人回味无穷,还成为了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还是柳州螺蛳粉。
作为柳州的特色小吃,柳州螺蛳粉具有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它由软滑爽口的米粉、螺蛳汤、酸笋、木耳、花生、油炸腐竹、黄花菜、鲜嫩青菜等配料调制而成。人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添加卤菜、鸭脚、豆腐条等各种美味的配菜。
螺蛳粉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12年被《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引发火爆效应,现在已经成为了非常有名的美食之一。2018年8月20日,“柳州螺蛳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020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2021年5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申报的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看古城遗址,感受历史厚重,更好的传承中华文明;品尝美味螺蛳粉,感受对生活的热爱!这次研学活动暂时告一段落啦,期待下一次新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