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中秋,文化传情

竹园班
编辑于2024-10-06
阅读 182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中秋佳节前的班队课上,四年级(1)班——竹园班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月圆竹韵,共赴文化探索与传承之旅》,在老师、同学和家长们的集体策划、组织和筹备下,同学们共同度过了一段充满文化气息与节日氛围的欢乐时光。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仅是一个庆祝丰收的节日,更是一个象征着团圆和美满的节日。在这一天,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会抬头仰望那一轮明亮的圆月,寄托着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中秋班会,不仅是为了庆祝这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希望能够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我们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主持人的娓娓道来,中秋班会在一片期待与兴奋中拉开帷幕。

首先,班主任李春红老师走上台前发表致辞,她提到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鼓励同学们利用这次宝贵的班会机会,深入学习并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00:37

在李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认真探索了班级象征——竹子与中秋月圆的内在联系,竹子的坚韧和月亮的完满相得益彰,它们一起提醒我们,无论生活的道路上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追求生活的完满和团圆。另外,竹子以其坚韧不拔、节节攀升的品质,成为了中秋节传统手工艺中的重要元素。班会课上,每一位同学都领到了精美的竹编灯笼,他们以竹子的品格为榜样,以月圆的美好寓意为祝福,纷纷点亮了手里的灯笼。灯笼散发出温馨和和睦的光芒,仿佛化身为代表团圆和希望的明灯,照亮了竹园班同学们欢乐的文化探索与传承之旅。

接下来的节目可谓异彩纷呈,包括中秋的来历、习俗、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庆祝方式,以及关于中秋的古诗和成语等,这些节目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中秋文化的魅力,更加深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心和求知欲。

《中秋节的来历》通过生动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民间传统故事,让同学们了解了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

《中秋习俗》介绍了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向同学们传播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不同民族如何过中秋》则展示了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庆祝中秋的独特方式,增强了同学们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月饼图案上的寓意》通过介绍月饼上的云纹、蝙蝠等图案背后美好的含义,让同学们明白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秋月亮为什么是圆的》以科普的方式,从天文学和气象学角度,从月球的天体生成、周期性圆缺变化以及中秋时节大气条件等方面,阐述了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中秋古诗鉴赏》通过畅想古人赏月创作诗句的情景,为经典古诗词赋予了深厚情感,让人感受到了古诗词之“美”。

《中秋成语》介绍了玉兔捣药、玄宗游月等与中秋相关的成语故事,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仅用一句成语就能联想出整个故事的语言之“神奇”。

《不同的国家怎样过中秋》介绍了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庆祝中秋的方式,带给了大家不一样的国际视角,感受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最后,《月饼制作》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克服了种种困难,每个人都完成了月饼制作,班里一时充满了欢声笑语。举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同学们的脸上充满了自豪和喜悦。

00:41
00:32

随着月饼的纷纷“出炉”,四年级1班-竹园班的中秋班会活动也落下了帷幕。这场以“月圆竹韵,共赴文化探索与传承之旅”为主题的班会,不仅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习俗,更激发了孩子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热情。愿这份美好的记忆伴随我们度过今年和每一年的中秋,祝福我们的中华文化越来越璀璨夺目!

——END——

阅读 1829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