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系列讲座第十七讲:

温病伤寒葛根汤

中风出血须麻黄 

史更五整理
创建于09-15
阅读 27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伤寒杂病论》太阳病中篇  葛根汤  讲解

【333】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315】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及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三:葛根汤的病机 

(1):葛根汤是可以发散太阳经的风邪,也同时发散阳明经的风邪。 

(2):阳明水气不够则病邪转向阳明。 

        阳明是燥型 太阳是怕风怕冷 

(3):《经方实验录》:葛根汤应用于太阳温病,也就是热感冒“冬不藏精 春必温病”。

           四:葛根汤的拓展:(阳明经证). 

     ①:鼻员,鼻塞 

     ②:眼眶疼,眉棱骨疼 

     ③:服结膜大,病毒引起的头部、上半身发炎。

          五:葛根汤治疗鼻窦炎

    葛根汤加味:辛夷、桔梗、白芷,薏仁,苍术。            六:三叉神经络 

       葛根汤加术附 

         七:角膜炎,腮腺炎,咽喉炎、内耳炎,中耳炎, 针眼发炎,牙齿炎。葛根汤加石膏、桔梗 (头部五官的发炎) 

        八:痉病 

       九:鼻粘膜肿大,呼吸困难,手术后后可用葛根汤 

       十:《伤寒杂病论》中关于治下利的条文及鉴别:

     【527】条: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若发汗则谵语、遗尿,下之,则手足逆冷、额上出汗;若自汗者,宜白虎汤;自利者,宜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604】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鞭。

              三:太阳阳明合病的下利和太阳病的区别 

      1:太阳阳明下利的利是烫屁股,便后肛门口有灼烧感。

      2:太阳病的下利是清水,不烫屁股。

      3:厥阴下利、白头翁汤证,热、粘、臭,拉完还有没拉完的感觉。 

      4:少阴下利,桃花汤证,下利脓血。 

      5:少阴阳虚下利: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证,下利腹疼 下利颜色象鸡肝,猪肝色。 

      6.下利特征是:热,臭、粘屁股,屁股偏热 

      7:黄芩汤(阳明少阳合病)垫,臭,肚子绞痛     

                 经方中的   麻黄

沙.(须).胡须的须,龙沙就是龙的胡须。 

麻黄味苦、药性发散 

麻黄:“宣阳”或者“发阳”

        麻黄种子,里黑外红,从黑到红,是从肾到心“肾主五液”,人身体的各种液体,都是肾在管,送给心的液体是汗,“在心为汗” 

       茎:中间是偏红黑色外皮比较偏黄白色。把心肾的元气拉到脾肺的表面来 ;

       叶,中空细小的管子,象中空的骨头或人体的毛囊,所以麻黄可以把骨髓掏空,麻黄把能量提出来.人体产生快感.就是迷幻剂,所以麻黄久用,人体会虚。 

        麻黄温,服用麻黄汤,感觉体内有热气上来,所以麻黄“温”是临床表现,但是过后更寒,因为阳气被麻黄拉出来用.所以是.“标热本寒”。

       麻黄在古方是治疗感冒的主要药,时方以荆芥,连翘,浮萍等代替,但时后有轻微的发汗作用,而没有利尿的作用,麻黄中空发汗的同时 具有利尿作用,人体感受外邪从发汗而出,体内残留的邪气,可以尿解,反之,用单项作用的药物代替,有时感冒没办法彻底治愈。

                                医案一例


      主中风伤塞头疼、温症,发表出汗、去邪热气; 止咳逆上气 ;除寒热,破微坚积聚;开破寒实而瘀结的肿块,包括肿瘤 ;时方的阳和汤(生麻黄,熟地,白芥子,鹿角胶,肉桂,姜炭,生甘草) 

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  阴疽就是肿瘤。麻黄去节,节和根是敛汗的 《和剂局方》:“三拗汤” 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  甘草(不炙)各等分;麻黄先煮,去上沫;麻黄从民国初年的7分至6两 ;麻黄治喘.“急性支气管”加“补肾剂”。 麻黄单味治癣,生麻黄30克,水煎5分钟. 

一天分两次服,治疗夏天癣痒,冬天不算。

 

       服用麻黄出现副作用的补救方法:

      生汗过多,大汗淋漓、桂校加附子汤,山茱萸汤;

肾虚腰疼无力,肾气丸 ;小便无力,真武汤。 小建中汤。 

阅读 27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