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培文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附中学子是这样过中秋】金秋月正圆·浓情溢九州——忻州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初二370班孙培文2024年中秋假期实践活动  学习“两弹一星”精神

创建于09-14 阅读423

忻州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

班主任:杜兴旺

参与者:孙培文

班   级:370

01  两弹一星介绍

最好的传承是铭记,最好的铭记是奋斗。

两弹一星‌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组织研制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工程简称。这一工程不仅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两弹一星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

02  两弹一星背景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国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了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03  两弹一星元勋

在团队中,没有不可替代的人,只有不可替代的精神。

两弹一星功勋人物名单‌包括23位科技专家,他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些功勋人物分别是: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这些科学家在中国的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发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科技成就上,还包括对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贡献,以及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支持。他们的科学成就和精神风范将永载科技史册,激励后人不断前行。

04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啦!

研制时间:1956年至1970年

1960年11月5日,我国第一颗导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05  两弹一星精神

你愿意隐姓埋名一辈子吗?

他们隐姓埋名,他们艰苦奋斗,他们是国之脊梁。爱国奉献是底色,勇攀高峰不停步。今天,当我们重返金银滩,翻阅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史册中这极其辉煌的一页,能够看到无数前辈以青春、热血乃至生命深情书写的二十四个大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这是“两弹一星”元勋于敏曾说过的话。这位隐姓埋名28载的老人,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了贡献。在研制“两弹一星”过程中,全国各地的科研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协作,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使中国科研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精神内涵: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两弹一星”是中国共产党史上辉煌的一页篇章,让我们传承“两弹精神”,为祖国的发展出一份力!!!

阅读 42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