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在教师的自我修炼中,读书是必不可少的一课。在书香中丰盈生命,构建更好的自己。读书可以使我们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能知书达理,博古通今;能让我们修身养性,多才多艺;会让我们课懂得怎样为人处世,做一个真正有智慧、有思想、有魅力的教师。打开一本书,就是打开一个世界,而一本经典教育书籍,更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能打开孩子们五彩斑斓的心门。


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营造浓郁校园书香文化氛围,引导广大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真正以实际行动改进自身教学行为, 打造学习型教师群体。9月11日上午,根据科组计划安排,全体数学教师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


共读书目《56号教室的奇迹》



周洪羽老师分享:给我一些真相



第一章,给我一些真相,共分为四个方面:
1、以信任取代恐惧。主要讲述了信任的重要性,只要有一次信任破裂了,就无法进行修补。为人父母、师长的我们,总是会对孩子们发火,但是学生不懂的时候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和耐心来面对问题。
2、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给孩子一个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身教重于言教。一旦建立了信任,如果发生所承诺的活动因为一些原因必须推迟的特殊情况,孩子们反而会特别理解。
3、纪律必须合乎逻辑。老师可以严格,但是必须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惩罚必须和罪行相称,只要孩子们看见你惩罚不公,以后的日子里你就失去人心了。
4、你就是榜样。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如果你要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最好我们要做到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身为教师的你做个公平的人,讲道理的人,孩子们也将会成为一个公平的人,展现出让你和他们自己都惊奇的好表现。


杨其轩老师分享:第一阶段 我不想惹麻烦



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多数的孩子就开始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一切行为几乎都以“不惹麻烦”为原则。安静,老师来了!”孩子们紧张地彼此告诫。他们做作业是为了不惹麻烦,他们排好队是为了让老师高兴,在课堂上安静地听讲是为了赢得老师的宠爱。而为人父母、为人师长的我们,总是威胁说“不乖就要你们好看”,或是“等你爸回来,你就倒大霉了。”这种思维不断地被强化着。
但是,这样教小孩对吗?第一阶段的思维是以恐惧为基础,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在上课的第一天,孩子们很快就承认他们过去多半生活在第一阶段。当然,有些孩子已经进入更高阶段,但每个人都承认“不惹麻烦”仍是引导行为的一大力量。回想童年,我们之中有多少人是真的因为相信“本来就应该做功课”而把功课(尤其是很无聊的那种)做完的?我们通常只是不想惹麻烦才做完功课的,不是吗?
我会在上课的第一天就开始和孩子们建立伙伴关系。我会先请孩子们信任我,同时承诺对他们的信任,接着要他们把第一阶段的思维抛在脑后。如果首要动机受到如此严重的错误引导,他们的一生将毫无作为,而我也绝对不会再犯灌输第一阶段思维的错误。


黄淑满老师分享:第二阶段 我想要奖赏



在《第 56 号教室》的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中。这一阶段让我们看到了奖赏在教育中的复杂作用。一方面,奖赏可以在短期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动力。当学生知道有具体的奖赏在等待他们时,他们可能会更加努力地去完成任务、遵守规则或者取得好成绩。这对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然而,另一方面,过度依赖奖赏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如果学生仅仅是为了获得奖赏而行动,那么一旦奖赏消失,他们的积极性可能也会随之减弱。而且,这可能会让学生过于关注外在的回报,而忽视了内在的成就感和对学习本身的热爱。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我想要奖赏”也提醒我们思考在生活中的各种情境下,奖赏机制的利与弊。


叶春妹老师分享:第三阶段 我想取悦某人

在这一阶段,学生会因为想取悦他们所喜爱的老师或尊敬的家长而努力表现良好,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格。雷夫老师认为是件好事,也很温馨,但是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倍感沮丧、讨厌工作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警惕乖孩子的良好表现,因为孩子们的取悦表现容易让我们自我膨胀,放松警惕。孩子们做这些是对自己的目标负责?是感兴趣去做?这些行为表现是出自本心吗?是长久有益吗?还是仅仅为了让大人满意?


陈泽纬老师分享:第四阶段 我要遵守规则



我认为规则固然有其必要性,大多数教师在上课第一天都会制定规矩,让学生懂规矩是必要的;但在教导学生了解规则之余把限光放远,不受规则所限,人的一生中有时并无规则可循,有时规则根本就是错的,例如我们景仰的英雄当中,有许多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不守规则,如马丁路德金、甘地、罗莎帕克斯等,能达到第四阶段是件好事,但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才能更上一层楼。


符春苗老师分享:第五阶段 我能体贴人



雷夫老师说,不论对儿童或是成人,第五阶段都是很难企及的。能帮助孩子们对周围的人产生同情心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第五阶段的思维:“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雷夫老师通过带领学生认识阿坦克斯.芬奇和《杀死一只知更鸟》,在阿坦克斯.芬奇的引导下,他的学生们差不多每个人都变得善解人意。他的学生被多人称赞他们是见过的最和善、举止最得当的。但是,雷夫觉得他的学生还能做得更好。
万物皆可爱,用愉悦的心情和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用积极的事业观和专业性影响和左右一代人的发展,那便是幸福,是作为老师独有的幸福。


潘彩虹老师分享:第六阶段 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在阅读完《第 56 号教室的奇迹》的第六阶段后,我深受触动,对教育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首先,第六阶段雷夫老师所强调的主题是“我不想惹麻烦”到“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的升华。这一阶段的教育目标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因为害怕惩罚而遵守规则,而是引导他们从内心深处建立起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并且能够自觉地遵循。
其次,雷夫老师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实践和方法,让学生们逐渐明白,真正的优秀不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而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们在面对各种选择和挑战时,能够依据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做出正确的决定。
最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我们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尊重,让他们在自由和责任的平衡中成长。只有当学生真正理解并认同了正确的行为准则,他们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张杏媚老师分享:第五章 加加看



读了《加加看》这一章,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教学还可以这样做!这一章主要讲了几种数学游戏---“Buzz”游戏、心算暖身和数字砖,有些游戏“Buzz”游戏我在教学中也玩过,但只是为调节课堂气氛,内容单一,不像雷夫那样变化多样。心算暖身和数字砖第一次听说,感觉其中包括的知识量大,涉及学科广泛,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数字的意义在游戏中变得活灵活现,每一种游戏都根据学生所学知识量,从易到难来设计,既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还深受学生喜爱。游戏不分年级和学科,适用于任何人。我上课也经常做游戏,跟雷夫的游戏比起来,我们的还比较浅薄,与知识的融合度不高,还可以继续挖掘,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我想:寓教于乐讲得应该就是这种事实。雷夫在书中还提到了玛西·库克的数学学习网站,综合前面章节的阅读,雷夫老师善于利用网站协助教学,有的是拓展学习,有的是激发兴趣。怎样才能像雷夫那样,做得更深入一些,做成课程呢?读着书,突然有一种感动,雷夫是一位纯粹的教育者,正是这种纯粹击中了我的心,并提醒我向着这种纯粹努力,与学生一同成长。


高方智副校长分享:第六章 我们不会被骗第二次



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测验,测验的初衷是查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是孩子们如果因为参加测验而疲惫不堪,最后连自己的测验分数都不在乎了,显然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雷夫老师在标准化测验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一、如何学习“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好好做”,这是第56号教室班训中的一条。雷夫老师首先告诉学生看待测验的态度应该是严肃的。同时,他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怎么读比读多少更重要。要达到有效的读书目的,就必须“模拟考试情况”。雷夫老师举了一个孩子们参加数学测验前和学生的对话,其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如考试前老师没有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在家里可以模拟第二天考试的情况,也可以加强练习,遇到不懂的题目要及时求助,但仍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交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事半功倍。
二、结果关于测验的结果,第56号教室告诉我们,测验就像温度计,它是一项测量工具,只是它测的不是温度,而是对某种技巧的理解。当学生没有考好的时候,这代表的并不是世界末日,爸爸妈妈还会爱他们的,老师也是。学生在测验中表现不佳,只能说明他对这项技巧不了解。父母和老师必须牢记在心,绝对不可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想想我自己,每到复习阶段就会给学生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测试,每次的测试并没有真正模拟考试情况,反而把学生累得连自己的测验分数都不在乎了。每次的测试也并没有达到了解学生对某项技巧的理解。我曾一直困惑:为什么孩子们平时表现得很好,但是一测试就会差强人意。其归根结底问题还在自己身上。要真正的帮助孩子,绝不能一味的沉陷在在分数的陷阱里。
三、应试技巧在考试的时候,教给学生一定的应试技巧,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有助于理解力的提高。在第56号教室,孩子们都知道选择题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在正确答案以外的其他选项很少是随便写的。雷夫老师举了一个数学选择题的选项设计。其实,这种设计适用于每门学科。就拿我熟悉的语文学科来说,在做选择题的时候,我们让学生说出选某个选项的理由,还要说进一步说明为什么不选其他选项,这样就给学生检查、考虑和分析所有选项的机会,让他们在多次的训练当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这种应试技巧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也会助他们一臂之力。
四、人格品行才是教育本质作为一名老师,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和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的测验上。比测验更重要的是品格、诚信、道德、胸襟等这些人生重要课题。其实提高分数远比提高诚信道德容易得多。我们也看到过太多名校高材生因为道德的缺失而断送自己的大好前程的事例。
总而言之,测试对一个学生来说很重要,但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正确的看待测验的结果,以及学会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要比测验本身更重要。同时,我们不能把目光局限在孩子的成绩上,比成绩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培养,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是教育人的努力方向,也希望我们的教育能真正去繁从简,回归本真。


活动小结



高方智副校长对本次活动做了小结:本次读书活动使每一位教师都能享受读书的快乐。读书,虽然不能增加人生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教师的精神成长需要高品位的阅读,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经典专著的引领。希望老师们能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与书为友,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做一个有内涵、有知识、有思想的专家型教师。


专业成长的路径很多,但是最持久、最扎实有效的一定是读书。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教师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我们相信,阅读会成为老师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读书会成为六小的一种习惯,书香会传递在整个校园。




有一种精神,来自于阅读,在阅读中我们见证每个生命的成长;
有一种力量,源自于阅读,在阅读中我们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有一种智慧,承载于阅读,妙悟方明;
有一种理想,寄托于阅读,源远流长。
图文编辑: 叶春妹
审核: 符春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