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号召,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及《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等文件精神,吉林省教育学院基础教育教师发展中心精心筹备,于2024年9月至11月期间,正式启动并实施“省培计划(2024)”--S3006省级骨干教师和培养对象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培训。此次培训旨在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进一步推动我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为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是2024年拟认定的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他们作为教育领域的后起之秀,承载着未来教育创新的希望;二是2024年拟重新认定的省级骨干教师,他们是教育战线的中坚力量,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专业底蕴。通过科学分班,确保每位参训学员都能在最适合的班级中汲取养分,共同成长。
本次培训以“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教学创新能力”为主题,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程与活动,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培训将帮助教师理解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树立坚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感,通过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深化职业理解与教育情怀;紧跟新课程改革方向,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强化立德树人意识,确保教学质量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同时,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融合应用,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能力,推动教育现代化;并且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和创新学科教学方法,致力于培养具备核心能力和必备品格的新时代学生,从而全面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与职业荣誉感。
吉林省教育学院基础教育教师发展中心培训管理科负责人苏经纬老师重点介绍了面向未来教育改革的全新教师培训模式,强调以国家教育期待为导向,借助具体案例和数据分析展示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特别关注了2035年教育目标的重要性以及高考在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性方面的关键作用。讨论还涵盖了教育家精神的弘扬,认为其对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通过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分析,指出了教师从胜任走向卓越所需经历的探索期、成熟期和专家级三个阶段,并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如坚持师德、热爱教育、持续学习等,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此外,教学创新被视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讨论了通过科学教育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科学素质的措施。还探讨了学科间的整合、高考改革、智慧教学体验与实践等内容,旨在通过多样化的培训项目和活动增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实现教育目标的优化。整个讨论聚焦于通过教学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课程设计应结合实际,鼓励跨区域交流合作,汇聚优质教学资源,形成系统教学支持体系。
来自于吉林省教育学院的邹天鸿老师围绕增强教育情怀与职业信念、推动教学创新、提高信息素养及学科教学融合能力,以及加强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邹老师提出,可以借鉴经典名著中的教育思想,例如孔子的教育理念,以此为现代教育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同时还讨论了古代教育中的精华内容与方法,如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以及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并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此外,老师还对教育的本质与价值进行了探讨,提倡通过感觉教育和亲近自然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通过学习心理学和美学来提升个人的情感和道德水平。全体与会者一致感受到应当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整合传统与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型人才。
本次培训来自于吉林省教育学院的姜旭老师带领老师们集中讨论了教育领域的重大转型及其对未来人才培养需求的关注,特别是在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强调了从关注教学内容转变为注重学习成效的重要性,并探索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讨论着重于小学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改革,突出课程综合化和与现实生活关联性的强调,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应用,强调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践能力。此外,会议还探讨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评价方式的革新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讨论内容覆盖了课程改革的多个方面,包括教学目标的转变、教学与评价一体化,以及通过实践活动和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所有这些努力都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来自于吉林省教育学院的李铸衡教授的培训集中在中国科学教育的多个维度发展,特别是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学过程的综合性和面临挑战与机遇。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理科实验教学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极其必要。中国政府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投入和改革力度,特别是在高中阶段,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开展各类竞赛和对外交流等方式,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此外,家庭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并逐步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在说课方面,讨论强调了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平衡教什么与为什么之间,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实验教学是另一大讨论焦点,其中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对于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总体而言,科学教育面临的任务重大,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教育改革和技术进步,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养的未来人才。
吉林市第五中学的王粤敏老师带领骨干教师集中于跨学科教学的关键要素及其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应用,尤其强调了跨学科目的不仅是简单知识的合并,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讨论中提到了一个具体例子——导弹技术的发展,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进步,同时也突显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诸如信息技术、物理学和工程学等,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技术挑战。此外,跨学科教学被认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与STEM教育相辅相成。然而,跨学科教学的推广和实施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课程标准的制定、师资力量的建设以及考试制度的改革。讨论还触及了跨学科教学在缓解教育资源紧张状况、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创新来应对未来教育挑战。总体上,跨学科教学被视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长春教育学院张仁芳教授为教师们细致讲解了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及其实践途径,特别强调了教育家精神在指导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的核心地位。首先,概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组成要素及其修养过程,指出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讨论指出,当前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着诸多问题,诸如行为不端、语言不规范等,这些都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此外,通过实例强调了身教胜于言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个人行为和态度来影响学生。本次讨论还涵盖了教书育人理念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为人师表的必要性,强调了教师在衣着、言行等方面的自我约束。进一步地,讨论强调了教师应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终身学习,并勇于改革创新,同时也应注意个人道德情操修养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最终,讨论呼吁教师应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向教育家精神靠拢,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的人才做出贡献。此次讨论全方位地探讨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各个方面,意在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本次讲座由专攻仿生学的牛士超博士主持,深入探讨了如何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利用仿生学原理来解决工程和生活中的各类问题。首先,他讲述了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工作和生活的积极贡献,特别提到了从荷叶的自清洁特性中获得启发,进而开发出具有自清洁功能的产品。此外,还分享了科学研究中如何观察和借鉴自然界复杂的行为和结构,以推动技术创新和改善生活质量。通过研究动物如壁虎在墙壁上牢固吸附的方式,科研人员改进了机器人的足部设计,使其能在各种表面上更好地抓握。同样,对沙漠生物适应干旱环境的策略进行研究,为工程技术提供了宝贵的灵感,尤其是在极端条件下。讲座还涉及了新型雨水收集方法,通过模拟某些植物的表面特性来有效聚集微量降水,这对于干旱地区尤为重要。最后,讨论涵盖了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现象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这场讲座强调了从生物体和自然现象中寻找创新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挑战。通过深度分析自然界的巧妙设计,本次讲座揭示了仿生学在推动科技进步和改善人类生活方面的无可估量的价值。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的的王显峰校长集中于如何通过一线教师的实践,深入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调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以及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和科学精神。特别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涵盖科学知识、思维、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强调这些素养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探讨了利用社会资源改善教学、通过科技课程和竞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讨论还涉及到跨学科素养培养的共性与差异,以及理科与文科教师交流的不同风格,反映科学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关键作用和挑战。教师通过趣味例题、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学科逻辑与认知逻辑的有效结合,提出应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设计教学,并通过实践活动深化理解。讨论强调了科学教育中知识准确性和教育可接受性之间的平衡,提倡在生活中寻找科学学习的切入点,加强科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同时,公开课的教学质量也被认为是提升的关键,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对教育热情的重要性。
来自吉林省教育学院的郑世忠教授利用实践活动、技术应用并且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的重要性,旨在推进教育发展和教学质量。首先提出了基于“听、看、做、理解”的学习过程,并强调通过活动和实践增强学习效果。随后,讨论了通过建立临时群组分享资源和讨论,展示技术在促进信息共享和协作学习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了运用人工智能工具如文心一言和豆包进行学术研究和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焦点在于如何结合实践操作、先进技术及课程标准研究,推动教育进步。此外,讨论还涵盖了利用AI技术直观展现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质量和效率等方面,旨在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教学体验和效果。同时,指出了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转变需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必要性,并探讨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最后,强调了学情分析的重要性,认为通过理解每位学生的需求与差异,可以更有效地进行个性化教学。
吴海英教授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了专业的解析,涵盖教科研工作的内涵解析、选题确立、研究视角及规范表达等方面。讨论强调了教科研在提升教学质量、支持教师个人成长及推进教育创新方面的重要性。未来教师管理工作需更多地注重实践与创新,借助现代教育资源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影响力。科研专注于教育领域的一般规律和新理论的探索验证,而教研则侧重于教学实践的改进。教科研是二者的结合,旨在将科研理论应用于教学,以解决实际问题。选题的成功对研究极为重要,要求相关性强、科学有价值,并体现创新性。讨论还涉及了如何通过信息交合法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新思考,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求创新。此外,会议关注了城乡教育差距,特别是乡村学校的挑战。还介绍了通过期刊快速查找解决方案的方法,突显了深入理解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最后,讨论了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的成长路径,强调了明确研究目标和创新方法的应用。整个讨论贯穿了创新、实践和理论结合的核心理念,旨在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
吉林省教育学院郑伟老师在培训中讲解了应对新课程标准、教材以及中考改革背景下理科教学的方向与策略。重点讨论了旧教材与新课标之间的差异、新教材的特点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强调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此外,还提到了不同地区在试题设计上的创新尝试及其面临的挑战,指出理想的试题应能有效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信息提取分析能力。讨论了新教材的编写和编排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强调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课堂教学主要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非能力的培养。一位发言人介绍了力旺教育机构通过引入德国学生的互动活动展示其教学风格和成就,特别强调了其对创新和实践的重视。强调了劳动和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对学生应注重实践操作而非仅仅理论知识。讨论了当前教育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如过分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实际能力的培养。强调了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指出老师的角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考。本次讨论还探讨了生物学中的生命力和成长机制,揭示了生命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是何其神奇。讨论着重于通过科学研究和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促进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发展。
吉林省教育学院的单丽老师深入浅出细致地围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深入讨论,强调了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提出应将人工智能纳入教育教学之中,以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和人工智能素养。讨论覆盖了技术应用场景、教学设计与创新,明确指出技术在教育中的支持性角色不仅是替代教师,而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和效率。同时,强调了不同教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工具和技术进行应用的重要性,并期待技术思维和AI思维在未来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专家们认为,教师将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更多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如好奇心、创新能力等。此外,通过引入电子设备和工具进行电子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和学习模式。讨论还涉及了人工智能在未来教育中的应用,强调了正版化的重要性以及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在推动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最后,指出了面对技术快速发展,教育工作者需不断更新观念,探索有效利用技术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方法。总体而言,本次讨论聚焦于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及其对未来教育的影响,展现出教育技术革新的巨大潜力和挑战。
【9月13日 晚 培训纪要】
《基于反思的成果提炼与表达》苏经纬
吉林省教育学院苏经纬老师重点讲解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创新策略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尤其聚焦于骨干教师的成长和大单元教学设计。在骨干教师成长方面,培训不仅关注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还强调了如何将个人经验转化为可传授的教学策略。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工具,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需求,提升自身的教学效能。培训中还讨论了个人申报、班级推荐以及项目组选拔的标准和重要性,并强调了小组研讨的顺序和时间管理,以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在团队合作中获得成长。
《学科创新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实践方案制定》刘瞳
吉林省教育学院的刘瞳老师的教育培训强调能力导向与成果导向,目标是通过提升教学效果和创造有益资源来实现。培训的重点在于推广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创新策略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特别关注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的应用。培训内容涵盖个人成长、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三大板块,并倡导实战经验和行动导向的学习方式,旨在全省范围内发挥示范作用。在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方面,培训详细介绍了如何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点,以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精神。例如,明德小学的教师团队分享了他们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创新实践,特别是通过跨学科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他们运用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语文、艺术等其他学科知识,设计了如摩擦力实验和月亮变化观察等教学案例。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还促进了他们对相关文学和艺术表现形式的理解。
9月12日上午,培训班的全体学员来到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繁荣校区,刘辉教师团队对他们的教学经验进行了《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观摩及研讨》为主题的精彩分享。
9月13日,吉林省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成员们来到长春力旺实验中(小)学,进行了《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观摩及研讨——steam教育案例观摩教学观摩》。
培训中,不论是每节课前,还是在课中讨论亦或是集中分享。老师们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教学策略进行了分享。
通过骨干教师们的分享,我们学习到骨干教师们都在不断探寻着自己的成长路径,通过研修去找寻自己成章的方向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们努力提升发展格局,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提升,更在关爱学生、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等多方面共促成长;骨干教师们不断提升自觉改进专业理解和认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调整优化,促进自己教育教学水平提升;骨干教师可以基于自己的经验和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发出适合当地学生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