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免不了各种亲友聚会,当然孩子也免不了又要成为交流的话题。我们每个人从小就被要求必须讲礼貌比如见面打招呼,跟小伙伴主动分享玩具等等,否则在别人眼中就不是被喜欢的乖孩子。爸爸妈妈们也希望在这种场合,娃能争光:看,我的孩子多有礼貌,我教得多好!如果孩子反其道而行,见人不打招呼、不懂分享甚至有的时候无理取闹,不少父母就会挂不住面子。往往对于这些“表现不佳”的孩子,父母就会替娃辩解或者恨铁不成钢的进行一通指责,各种强迫孩子,必须张嘴叫人、必须分享、必须谦虚……可殊不知有的“中国礼貌”却在伤害着孩子。这几种“中国式礼貌”,你有没有犯呢?
逼孩子打招呼“这孩子,怎么见了不叫人呢?”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有的孩子就是自来熟,但有些孩子就是不爱说话。
主动叫人是有礼貌的表现,但不主动叫也不代表没礼貌,吹胡子瞪眼的地说孩子,反而更会引起孩子不适和不安。
◇引导方法
1、鼓励孩子开口我最近发现,很多人对“尊重”有些误解,觉得父母应该百分百尊重孩子,就意味着不应当有半分干预,对这种行为便听之任之,导致孩子到了明白事理的年纪,面对别人主动打招呼依然爱答不理,这便是过犹不及了。礼貌、教养这件事,多数不是天生的,还是需要父母的引导。所以,还是要坚持不懈的鼓励孩子开口。
2、父母可以做示范鼓励之下,如果孩子确实不愿意主动,也别勉强,爸爸妈妈可以做表率作用。比如以孩子的口吻回应别人的问候:“阿姨好,我叫CC。”跟孩子站在一条线上,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也给他一定的空间去体会和尝试。当孩子做到时,一定要及时表扬,以此激励孩子也能加深认知,让孩子觉得与人打招呼是快乐的事情,有礼貌是一件受欢迎的行为。
强迫谦让“大的应该让着小的,别和弟弟妹妹抢”这件事情不仅在二胎家庭里上演,就算在亲友聚会上也是免不了的。80、90这两代人已经开始是有孩儿之人的大军,谁家里没有一两娃的。聚在一起,说是一个幼儿园太夸张了,少说也得有4、5个吧。那简直比看一场大戏还热闹。一会儿“妈妈,那**抢了我的芭比娃娃!”一会儿“妈妈,哥哥不让我玩他的小车!”面对这样的事情,被呼叫的尤其是孩子年龄要比对方大的妈妈本尊就会劝自己的孩子:“你看看小妹妹都哭了,你把玩具给他,让着点弟弟/妹妹。”然后不顾孩子的委屈和不平,把玩具让给哭闹的人。“诶呀,真是,都怪家里的老人太惯他了,都不知道要让着小的。”当两个孩子产生了争执,家长解决矛盾的唯一方式便是“你是大孩子,应该让着弟弟妹妹”。中国人有“大情义”,总是先人后己,但是一味地要求谦让,“明明是自己孩子先玩的”还要被迫分享,强制孩子放弃自己喜欢的玩具,反而会让被让的孩子不知道如何捍卫自己的所有权。得到的孩子也会认为,“只要我想要的东西,我不遵守秩序,撒泼打滚就能得到”。
◇引导方法其实兄弟姐妹之间聚到一起相处,恰恰是教孩子练习社交最好的机会。
1、我们可以借机告诉孩子正确的沟通方式如果我们想玩别人正在玩的玩具要怎么办?可以等候,也可以试着拿一个他可能会喜欢的去跟他交换,又或者加入其中和对方一起玩儿。拿交换来说,可以引导孩子“我觉得弟弟/姐姐,可能会喜欢这个汽车/娃娃”,在挑选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种为他人着想的过程。
2、也可以给到孩子集体玩耍的实操建议两个人都想玩这个扭扭车怎么办?可以轮流玩,约定好时间或次数,到点交换,如果不能接受的,下一轮不能玩。总之,要把他们当成两个平等孩子去看待,而不是一大一小,就算那个大的,也只不过是个几岁的孩子,所以就事论事,比“以小欺大”更能让孩子信服。鼓励谦让和分享没错,因为孩子需要知道“交换或分享玩具,并不是要夺走,这样可以交到新的朋友”。但如果孩子对于某个心爱的玩具实在不愿意也别强迫,有些东西比面子更重要。
逼孩子展示自己“唱首歌给大家伙听听?”
嗯,有孩子和长辈在,表演节目是免不了的。“快来给爷爷表演个节目,看看你新学的舞蹈。”忽然想感慨,当个娃也很累啊!有的娃,喜欢表演,让表演就表演,有的娃比较羞涩,支支吾吾的不肯表演。这时,家长就会说:“你不是会跳舞吗,给大家跳一个。”“不表演就没有饭吃了啊。”你一言,我一语,然后哇的一声,娃哭了才作罢。有些父母是出于炫耀,勉强孩子当众表演,也有些父母是为了当众表演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练练胆儿”,但这都很有可能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形成自卑感。孩子被强迫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会感到无助、惶恐、委屈。事实上,孩子2岁以后,自我意识逐渐加强,会逐渐形成羞耻感,这有助于孩子将来形成更好的道德感和是非感。
◇引导方法自信心并不是强迫出来的,如果是为了让孩子练胆可以在自己家锻炼。在表演这件事上,征求并且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孩子愿意,则鼓励支持;如果孩子不愿意表演,则无需勉强,让他知道,不想表演也没关系,我们尊重他,不用害怕。
和他人比较“你家孩子真有灵气儿,不像我家孩子就知道瞎折腾”
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有一个永恒的敌人,那就是别人家的谁谁,父母总喜欢拿你和他比较。就像前面咱们说的几种场景也会有这种现象。自来熟的孩子VS少语的孩子:“你看看你家孩子,真活泼,不像我家孩子半天说不出个啥来”。分享的孩子VS不分享的孩子:“你看看谁谁,就知道让着哥哥和弟弟”。表演的孩子VS不表演的孩子:“你看谁谁会唱会跳,多好。”是不是别人家的孩子才是亲生的。再说你以为只有“别人家的孩子啊”没准人家还有“别人家的爸妈呢”。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很多人总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觉得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但这样反而会让孩子产生消极的情绪。让孩子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别的孩子身上,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变得很自卑。
◇引导方法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应该肯定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全面正确的认识自己,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可以找机会让他多和你认为的“榜样”一起玩,孩子之间相互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还是很有道理的。
过分谦虚“哪里哪里,其他小朋友都比他强!”
每个小孩都有闪光点,当家长听到别人夸奖孩子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客套的谦虚一下:“没有啊,哪个小朋友不比他强啊!”其实自己心里美滋滋。但是,哪个孩子不喜欢被认可,孩子听到这些客套话就会想:“我明明很努力,真的有这么差劲吗?”会失望甚至会怀疑自己。表面上的谦虚对孩子而言却是一味毒药,瞬间打击掉孩子脆弱的自信心
◇引导方法虽然谦虚是美德,当然也怕孩子因为太多的夸奖感到骄傲,但是肯定孩子也同样重要。其实面对别人的夸奖时,我们完全可以笑纳别人的夸奖,同时鼓励孩子做得更好。对于“你家孩子跳舞跳的真好。”你可以这么说:“嗯,谢谢,她最近一直在练习基本功,进步的确很大”。孩子能听出来,妈妈认同阿姨的夸奖,并且肯定了自己的努力,这样更能建立孩子的自信。
待人做事有礼貌确实是我大中华的传统美德,但是某些伤娃的独特“礼貌话语”还是少说一点为好呀!不然反“礼貌”了他人,伤害了自己的孩子。
金苹果儿童之家
电话::13643468026
地址:十二院城九十号楼三单元1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