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初中生高某在游戏平台上出游戏账号过程中,有一人联系高某说是可以帮忙介绍买家高价购买其账号,并把微信联系方式告诉他,随后高某添加了对方的微信,联系人让高某发了微信收款码,之后还打了语音通话给高某,确认买卖流程,因涉及到需要成年人的手机验证,高某突然犹豫了想要终止交易,但是对方说买家已经付款了,如果现在取消交易的话买家就会联系他的家长支付违约金,当时初中生高某很害怕,就同意继续操作。他趁着父亲不在房间,就拿着父亲的手机进行操作,按照对方的要求一步步进行验证,点击、输入对方给的数字,最后发现被骗取1万余元。
案例分析
1、取得受害者信任。骗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受害人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
码、住址、电话等个人隐私信息,从而获取受害者初步信任。
2、诱惑。骗子通过高价收购、快速打钱等诱惑的方式,让受害人动心。
3、恐吓。骗子会通过严肃谨慎的语气,强势震慑并控制受害人,捏造违约金、通知父母等谎言,使受害人一步步进入骗子的陷阱圈。
防范提示
1、提高警惕,识别陷阱:未成年人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轻信免费领取、高额返利等诱饵,不随意扫描二维码或添加陌生人好友2、遇到涉及转账、支付密码等敏感操作时,务必与家长沟通确认。
3、加强教育与监护: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反诈骗教育,提高其识别诈骗手法的能力。引导孩子合理使用互联网和手机应用,限制其接触不明。
4、及时报警与维权:
一旦发现被骗,应立即保留证据并报警处理。通过正规渠道寻求帮助和权,避免二次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