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范】“网络时代,信息保护”——津南十三幼个人信息保护法知识宣传

用户14259137
创建于09-14
阅读 29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和普及程度,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保护个人信息成为网民们的一堂“必修课”。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自2021年11月1日施行。 

      作为中国首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性立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将进一步强化个人信息安全监管与治理,把个人信息使用权关进法律的笼子里。

什么是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 个人信息的处理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 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 删除等。 个人信息包括不限于姓名、出生日期、 身份证件号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住址、通信通讯联系方式、账号密码、财产信息、行踪轨迹、健康信息、交易信息等。

对个人信息享有的权利

1.知情权、决定权:“个人对其个人信息的处理享有知情权、决定权,有权限制或者拒绝他人对其个人信息进行处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2.要求查阅、复制个人信息的权利: “个人有权向个人信息处理者查阅、复制其个人信息,当个人请求查阅、复制其个人信息时,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及时提供,当个人请求将其个人信息转移至其指定的个人信息理者时,符合国家网信部门规定条件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提供转移的途径。”

3.要求更正、补充个人信息的权利: “个人发现其个人信息不准确或者不完整的,有权请求个人信息处理者更正、 补充。个人请求更正、补充其个人信息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对其个人信息予以核实,并及时更正、补充。”

4.要求解释说明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个人有权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对其个人信息处理规则进行解释说明。”

5.要求删除个人信息的权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主动删除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处理者未删除的,个人有权请求删除: 

(一)处理目的实现、无法实现或者为实现处理目的不再必要; 

(二)个人信息处理者停止提供产品或者服务,或者保存期限已届满; (三)个人撤回同意; 

(四)个人信息处理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违反约定处理个人信息;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保存期限未届满, 或者删除个人信息从技术上难以实现的, 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停止除存储和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之外的处理。” 

小书小红书

个人信息处理原则

《个人信息保护法》主要确立以下五项重要原则:一是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二是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原则;三是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四是处理个人信息应当保证个人信息质量原则;五是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个人信息泄露产生的危害

个人信息一旦遭到泄露,可能会引发骚扰电话、诈骗短信等信息安全事件,或被犯罪分子用来进行各类不当的非法活动,对个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产生隐

患。

保护个人信息的8个要点

个人信息泄露以后如何补救

个人信息被盗一次,很有可能面临多次被利用。一旦发现个人信息泄露,一定要及时做这5件事: 

1.修改一些社交软件和金融支付平台的密码; 

2.收集证据线索,排查信息泄露源头,比如:邮箱信息泄露,查看一下自己的发件箱;社交软件被异地登录的,锁定一下当时登录的P;近期维修过手机的,检查信息是否被备份过; 

3.下载个人所得税APP去查看“任职受雇信息”; 4.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在“个人征信查询系统”中查询是否多了贷款或担保以及相关失信信息; 

5.微信搜索“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看看自己的身份信息有没有被用来注册公司。 

一旦明确个人信息已经遭到泄露,且掌握一定线索的,一定要及时报警,随后尽快注销不相关账号,也可以联系律师,积极维权。

      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至关重要。法律不仅为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框架,也为企业和组织明确了责任和义务。希望通过法律的保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能够营造一个安全、透明、尊重个人隐私的信息环境。

01:19

——END——

编辑:韩晓彦

初审:田苗苗  张庆娜

复审:张新梅

终审:徐俊花

阅读 29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