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说过:每一天都值得记录。
我曾经下决心每天写点文字。
可是,我一次次背叛了自己说的话。
引用法学教授罗翔的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知道”跟“做到”之间。
什么道理都懂,就是没做到。究其原因,是自己放纵了自己,也许是此时此刻的生命力不够旺盛,或者无法抵御安逸的诱惑。不必找任何理由。
那么从今天开始吧。
偶然的机缘,我加了烟台新华书店一个店员的微信。我们素昧平生,今天我真被她震撼到了。
她有个当作家的梦想。经过努力,成为书店的员工。别人把这份工作当成苦力活,因为要搬,摆,整理。大多数干得有气无力,或者说在机械的摆放中苟延残喘。可是,她除了做好工作,就在书海里畅游。时光不负有心人,她出版了第一本书,卖到一百多万册,版权还卖到了海外。接着,又出版了五十多本书。就在后天,山东卫视《阅读的力量》将报道她的事迹。
我曾经认为教师这份工作很神圣,但不是最理想的工作。
现在我想:什么是好工作?
能在工作中成就自己,任何工作都可能成为最好的工作!
教师绝不应只做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落得自己流泪徒伤悲。
如果是这样,那只能说自己还是个亦步亦趋、平庸的教书匠。
我就是这样。整日没白没黑,埋头批改、备课,累得腰酸背痛颈椎硬,把工作搞成了苦力活。名其名曰“敬业”,实则非常愚蠢。
为什么落得如此?没有脑子,没有独立自主的精神。一直被外界裹挟,一直想成为体制中被认可的人,我怕被当成“教学成绩不好的教师”,一直主动往套子里钻,名副其实的“工具人”!真是可悲!
发展自己了吗?提升自己了吗?不过是会讲题会讲几篇课文罢了。
新网师的郝晓东老师是从一个普通教师发展起来的专家。他说:中年教师的职业倦怠和“躺平”现象,年轻教师职业认同感不足,只是把工作当做一份谋生的职业,而不是内在追求的事业。这种现象是社会转型发展、应试教育加剧、信息技术快速迭代、教育功能持续升级、社会对教育高度关注,家长对孩子期望值高、学校评价系统不完善、个体内在追求不清晰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怎么办?
郝老师在《除了职务、职称、荣誉路径,教师成长还有第4种更优选择》中写到:
针对以上问题,新教育希望开辟教师成长的第四条路径,即专业发展路径。通过持续的学习和研究,教师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教育素养。与前三条路径相比,这条路径不受岗位职数、指标名额、他人评价等外在因素的限制,只要自己愿意学习,追求上进,就可以实现。
当教师提升了专业水平,就更容易体会到知识的魅力,感受到教育的价值,更能得到学生、家长乃至同事的尊敬和钦佩。他们工作与生命不再分离,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体会到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而且,专业水平的提高更有助于在其他三条路径上的发展。
每次阅读这些优秀的人的故事,都让我感动和敬佩,都给我前行的力量和勇气。每次阅读他们的故事,都是一次寻找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心路历程。
但愿自己能找到最想要的梦想,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