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雁塔,是一方历史文化积淀厚重而又时尚的宝地,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独特的区位和优越的环境,孕育了秦、汉、唐曾经的强盛和辉煌。今天,200万雁塔儿女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用智慧和汗水为雁塔的繁荣和发展倾心竭力。那些曾经在雁塔激荡的创业精神,永远值得弘扬;那些曾为雁塔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们,永远值得怀念。2024年,我们迎来雁塔建区70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为庆祝雁塔区建区70周年,由区委宣传部、区文联策划组织,区诗词学会主持开展了“诗咏雁塔70年”创作活动。诗人们借庄重、典雅的七律形式,视野所见、笔力所至,再现了雁塔从一个单纯的农业区,华丽转身为国际化大都市主城区的光辉历程,讴歌了当代雁塔儿女自强不息、日益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以此为“雁塔生日”献上一份厚礼,努力为干好“一三五”走在最前列,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通过阅读这些诗作,能够引导、启发读者对雁塔发展的追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1964年11月24日,西安市第一批知识青年到雁塔区农村插队落户(新韵)
毛民海
岁月蹉跎六秩前,满腔热血洒田园。
乡亲伸手关怀送,干部带头温暖添。
斗地战天熬昼夜,牵牛拉马种粮棉。
松枝鹤发青春去,往事留痕入梦欢。
1965年雁塔区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高潮
李彩茹
记忆尘封又点燃,口中朗朗老三篇。
丹心一寸忠诚表,热血满怀真理传。
思想光辉昭日月,精神力量动山川。
如今还有几多忆,唤得小儿名向前。
1966年,制定浐河治理规划
张 伟
雁塔昌明将治理,千年素浐旧河滩。
施行举措忙规划,兑现分工细点盘。
十里长堤栽柳树,多宗险处抑波澜。
讴歌群力成彪炳,阡陌再无水患难。
1967年即事
千 哲
苍茫天际墨云遮,社鼓萧萧几恼鸦。
雨过新阳还赤卉,风扶清气待繁花。
遗珠有憾终知返,雁塔无声顾万家。
岁末重看明暗里,沧桑不见抚篱笆。
1968年,八一(鱼化寨)公社在全省首建赤脚医生医疗站
刘白杨
东风歌里试腰身,半把犁锄半问甄。
红雨白衣田垄影,绿苗赤脚背箱尘。
农翻非季循先例,鱼化龙时思杏霖。
无悔生涯乡党唤,社员一唱是青春。
1969年,全市农村合作医疗现场会在八一公社(鱼化寨)召开
余 刚
民生政策下村乡,鱼化寨前多日忙。
医务统筹冬季暖,匠心谋划古城妆。
农夫笑处声犹在,父老行时意欲狂。
待到人间无病痛,泱泱华夏好风光。
1970年11月16日,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偕夫人参观大雁塔
王愉龙
高塔崔巍亘古今,亲王此日一登临。
南山历历云烟淡,渭水迢迢雁影沉。
松到凌风知劲节,时逢危难见真心。
秋声万里何须道,中柬人民情谊深。
1971年4月8日,
参加襄渝铁路建设的367名雁塔青年完成任务后返回
郝林玉
翻山涉水绕青筠,再造游龙一页新。
坐赏画屏圆绮梦,行观深谷饮醲醇。
凿通荆楚通三线,连接巴渝接五津。
今日秦川皆瞩目,百三六十七超人。
1972年,共青团郊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小寨召开(新韵)
杨鹏洲
秋日艳阳逢盛会,团旗如火映团徽。
激情岁月曾担负,热血征程誓不回。
使命初心常记取,积极勤奋不劳催。
青春雁阵添生力,继往开来振翅飞。
1973年,春临村打成全区第一口辐射井
柏 严
百丈黄泥旧护栏,春临觅水古来难。
一夕绿帐横阡陌,万斗甘霖破土岩。
曾羡他乡昌盛日,今惊此井复兴源。
肩挑摇辘成追忆,雁塔何人不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