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中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其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天象崇拜,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设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一天,后来才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定在八月十六日。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文献《周礼》中,而中秋节作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则大约始于唐代。《唐书·太宗记》明确记载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并且中秋赏月风俗在长安一带极为盛行。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已与中国春节齐名,成为全国性的重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习俗 祭月
1.祭月:祭月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习俗,表达了对“月神”的崇拜。人们会在中秋之夜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等祭品,向月神祈福,祈求家人平安团圆。
2.赏月:中秋之夜,明月当空,人们会团聚一堂,共赏皎洁明月,感受团圆之美。赏月时,还会品尝月饼、猜灯谜、唱歌等,增添节日气氛。
3.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象征着团圆和美满。月饼有多种口味和馅料,如莲蓉、豆沙、五仁等,不同地区和民族还有各自特色的月饼。
中秋节不仅是家庭团聚的时刻,更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演变,但团圆、感恩、祈福等美好价值观念始终如一。2006年,中秋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进一步体现了国家对这一传统节日的重视。
中秋节习俗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古时候南北风俗各异,各地风俗不一,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看看我们的中秋
中秋节,是一个让我们停下脚步,仰望星空,感受思乡之情的时刻。在这个节日里,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愿这轮明月照亮每个人的心房,愿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团圆的幸福。
制作人:和嘉欣
审核人:宋瑾
审核人:祝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