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942年中日双方战场记录档案的松阳云和方山岭一线战事分析

极樂免成
创建于09-13
阅读 30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基于1942年中日双方战场记录档案的松阳云和方山岭一线战事分析
無 爲
中日浙赣战役过程中,关于1942年8月中日松阳、云和方山岭一线战役之事,目前,各县市志书、各类媒体已有诸多叙述,但均基于地方民间调查走访,或据当年的报纸新闻摘要而编写,且各处说法不一,数据差距甚远,驴唇马嘴,方枘圆凿,让今日世人无所适从。近年,在档案部门周率、魏世荣等同仁的支持下,寻得了部分当年的战场记录档案,主要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1942年《第八十八军浙江丽水战斗详报之松阳、云和战役报告》(档案号787-12269)、日本政府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昭和十七、十八年支那派遣军》(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日本问题研究所高书全译,1984年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中华书局排印)等。为更加清晰地与当年档案印证,我们无数次跋山涉水,行走于当年的战场一线,并使用无人机进行多方位的拍摄。现基本可呈现当年的战事,以飨诸君。以下谨从地形概要、中日双方档案、川军抗战精神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地形概要
云和与松阳南北交界地带,从平面鸟瞰,是一条不规则的弧形曲线分水岭,弧圆心向南,即朝向于龙泉溪方向。从纵向看,其分水岭脊或断或通,蜿蜒绵长,山势陡峭磅礴,易守难攻。各处山顶、山凹海拔高程差异较大,交战双方为占领制高点或突破低矮山凹,除武力较量之外,还需较高的运筹指挥能力。该区域鸟瞰如图所示:
在中方战场记录档案中,涉及的重要点位山峦海拔高程大致如下:
大南山村850米,石竹窝栋1075米,菖蒲尖1081米,经堂下观音庙821米,山望排村769米,鸡公骑凹(坳)584米,桃子坑村291米,荷树坳759米,乌阴角尖1113米,石仓岭凹(坳)911米,方山岭下村794米,仰天湖1133米,七尖山顶1238米,牛头山米1269,龙门村197米。
为更加直观地审视纵向地形,我们设定,山路可以通行的各处山峦点位,按照山间小路行走的距离估算,山路无法通行的点位,仅以目测距离估算。若设定以大南山村为起点,各处的军事运动距离(x)与海拔高度(y)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可见,最低的山凹为鸡公骑凹。该凹口向南下行为两山峡谷地带,有兰蓬村、桃子坑村等。该凹口向北下行有内大阴村(又名苦槠树下村)、外大阴村等。军事制高点为菖蒲尖、荷树坳、乌阴角、仰天湖、七尖顶等。七尖顶与方山岭村无就近山路可行,但可以火力覆盖松阳、云和的诸多地方。
石仓岭凹口向北下行是较为广袤松阳石仓源平洼地,石仓岭是松阳通向云和的较近古道。越过石仓岭凹口横向南行可达方山岭村,向下行可达仁子石下村、上螃蟹坑村、下螃蟹坑村、徐湖村等。
此区域基本山势见附图。
二、中方档案分析
参加方山岭战役的是国民革命军第88军(川军)新编21师、浙保三团。1941年5月—1942年12月期间,军长范绍增,副军长罗君彤(兼新编21师师长)。该军由新编第21师、暂编第32师、暂编第33师、第79师共4个师组成,方山岭战役期间未查得该军的官兵人数。至1944年,88军军长刘嘉树,副军长罗君彤(兼新21师师长),此时该军由新编第21师、暂编第32师、第79师共3个师组成,官1264人,兵19037人。按平均数算,新编第21师官421人,兵6346人,共计6767人。新编第21师由61、62、63团组成,平均每团约2256人,每营约752人。本文中,中方部队人数以此作为参考数据。
浙保三团是一个“非军非警”的特殊部队,没有固定编制,浙保三团之中,直接上战场防卫的人数最低估计500人。因无准确档案,本文中,保安团参战人数忽略不计。
1942年《第八十八军浙江丽水战斗详报之松阳、云和战役报告》(以下简称《战报》)云:“8月3日17时报告,保安团(未注几团)本日由金村向东南撤去后,松阳敌人八百余直窜石沧源(即现石仓源),其先头部队约二百余进抵茶排、蔡庄(即现蔡宅)附近,与我62团第1营警戒部队发生激战。21时被我军击退,返回石沧源。”
档案分析:8月3日,国军已侦察到日军已占领松阳县城,保安团是非野战部队,无法与日军正面接触交战,因此向东南方向撤退,撤退的地点可能在小顺与大港头一带。川军21师已在石仓源、大岭口一线高地部署一个营兵力的警戒部队,且该警戒部队战斗力超强,激战4小时,扼制了200余日军的进攻。到达石仓源的800余日军可以肯定是日军的“绿川追击队”(按日方档案所述)。
松阳县馆藏的民国政府当年《敌情报告》:“入石仓源之敌,系此次侵松之主力,约二千余人……(石仓源)库中尚有存油四、五百桶,不及运走,(敌)将其举火焚烧……四守仓职员被推入烈火中。时有被俘之千(名)挑夫在旁,敌人即命其列队围观。本日职员应保鑫适逢其列,上述情况为其目观而口述者。”此现场记录,真实说明了日军的凶残。
大岭口一带的山脊,是位于牛头山东北面的山脚,是松阳石仓源与云和茶铺、水照垟、金村方向的分水线,海拔与方山岭一线基本持平。8月3日下午5时,日军从汶水口进入石仓源,到达蔡宅附近。从档案记录中判断,日军有企图进攻大岭口一线,因此国军部署一个营的警戒部队。日军战败之后,即驻于石仓源靠近方山岭方向的地区,没有再次向大岭口方向攻击。
《战报》云:“8月4日10时接令,62团全部推进至方山岭与荷树坞尖、三马排、大南山山尖及垟坑村之线,并以一部推进至石沧源、大徐村、垟坑埠之线警戒并搜索敌情。第61、63团两团集结于汤侯门、垟坑一带,准备迎击南犯之敌。师司令部移驻赤石镇之垟田指挥。”
此处说明,由于这些地区是汀州腔、松阳话、云和话混合使用的方言区,当年记录人员不一定能听懂当地的方言,此处记录的地名应作解释。“荷树坞尖”应当指现在的荷树坳、乌阴角尖顶;“三马排”即现在的山望排村,“马”与“望”在云和话中,发言的口型、口音都很像;“大南山山尖”指大南山村后的山尖,土名“石竹窝栋”;“垟坑村之线”指松阳县的洋坑源、洋坑埠头村一带地区;“汤侯门、垟坑一带”应当指现在的龙门村、外垟村一带地区。
档案分析:8月4日上午10时,62团接到命令,全部推进到现在的大源乡、库北乡与松阳交界一带地区作战。此处有悬疑,21师的62团第1营警戒部队已驻防在大岭口一线地区,不可能全部撤守,即使绕牛头山脚行军至方山岭一线,至少12小时。因此,“全部”兵力不可能成立,至多为62团的第2、第3营,约1500人左右的兵力。国军62团兵力已推进到松阳县的石仓源、大徐村、洋坑埠头等村,与日军对峙。4日,第61、63团约5000人依旧围绕在师长罗君彤身边,驻扎于龙门、赤石一带地区,21师指挥部则移到了主战线偏西10里的赤石村。
《战报》云:“同日13时,松阳日军千余由大竹溪经大岭头,即分一部分约300人犯垟坑(即现松阳的垟坑源),在15时与我警戒部队接触,至17时尚在相持中。其大部窜大阴村。另一部200余人在大阴村与我警戒部队发生接触,我(军)节节抵抗,该敌继进不止,18时竟占领枯技树下(即现内大阴村),我方退往三马排(山望排村)抵敌。入夜后,敌乘我部署未周,即乘夜攻占三马排。适我(军)石营赶至,当分两翼向三马排之敌夹攻6小时,至5日丑末(4时)始将三马排夺回,敌进枯枝树相持。”
档案分析:“松阳日军千余”,此处说明,4日下午,日军奈良支队已加入了战斗,并向松阴溪上游运动了。4日下午1时,300余日军奈良支队到达了洋坑源,下午3时与国军21师62团的部队对峙战斗,至下午5点,战斗处于相持阶段,未结束。“其大部窜大阴村”,说明有700余日军“奈良支队”(或“绿川追击队”的部分)进入外大阴至内大阴的峡谷,并与21师62团的警戒部队战斗。在相对较平的峡谷中,国军节节败退,下午6时,内大阴村被日军占领。国军只能往山上运动,至云和县所辖的山望排村。夜间,日军也往山上运动,攻占了山望排村。山望排村地势较高,按一般经验,应当是易守难攻之地,却被日军轻易占领,此处说明,这一队国军警戒部队的兵力不足。“石营”或是62团的主力战斗部队,该营分两翼与日军枪战6小时,才将日军赶回内大阴村。档案未显示此次占领山望排村的日军人数,估计小于700人。当年,山望排村的民居没有大面积损毁,说明两军之间进行的是轻武器的枪战,4日夜并未使用迫击炮等武器,也说明,在山望排村,4日夜两军只限于营级规模的交战。
《战报》云:“8月5日,我石营夺回三马排后,迅即整理阵地,赶造工事。至10时,步炮协同也,敌数百人由石沧源向我方山岭刘营阵地猛攻。正激战间,至12时,进枯枝树下之敌得大阴村之敌援助,步炮约八百人复向我三马排石营阵地再攻。我石营奋力抵抗,两方战事至此激烈倍昔,给予人敌重创。至14时,攻方山岭之敌始被我刘营击溃,向石沧源退去。而攻三马排之敌至此攻击尤为激烈,直战至18时,战斗才较称缓,敌我相持于原线彻夜。”
档案分析:8月5日上午10时开始,双方战斗空前激烈,日军步兵、炮兵协同作战,从石仓岭、山望排两个方向强攻国军。驻于石仓源的“绿川追击队”使用大炮,向方山岭方向的国军发起猛烈攻击。国军投入两个营的野战部队阻击日军,石营位于鸡公骑凹西面的山望排、经堂下、菖蒲尖顶一带地区,刘营位于鸡公骑凹东面的石仓岭凹口、方山岭一带地区。中午时,内大阴村的日军人数增加到了800多人,使用了重炮向山望排方向的国军发起猛烈攻击。“给予人敌重创”,说明内大阴村的日军也是伤亡惨重的。5日下午2时,在方山岭方向,国军取得暂时胜利。一直到下午6时,内大阴村的日军强烈攻势未减,夜间双方休息,相持未战。从档案中明确看出,国军21师的布阵是:62团第1营作为警戒部队部署于金村方向的大岭口一带分水线;62团第2营(即石营)部署于渡蛟坑源方向云和松阳分水线山脊,即鸡公骑凹西面山脊;62团第3营(即刘营)部署于桥头坑源云和松阳分水线山脊,即鸡公骑凹东面山脊。
《战报》云:“8月6日拂晓,敌射炮火掩护,继续向我三马排攻击,我石营各部与敌争夺,激战至10时,三马排失而复得三次。13时以后,由枯枝树下增加敌二百余,合力猛攻,战至16时敌再占三马排,我石营始被迫转移于桃子坑北端高地继续抵抗,与占据三马排之敌相持彻夜。”
档案分析:6日拂晓,日军向山望排村一带地区多次发起猛烈攻击,到10时,山望排村周围的中日两军拉锯战持续3次。下午1时,内大阴村的日军增加了200余人,共达千余人,再次猛攻后,下午4时,山望排村再次失守。国军被近转移至经堂下观音庙方向的高地(或为菖蒲尖顶),与日军对峙一夜。
《战报》云:“8月7日拂晓,李、丁两营由菖蒲尖向三马排西北攻击,同时62团刘营由方山岭,石营由现阵地向三马排之敌攻击。在攻击前进间,三马排之敌先开始向桃子坑方面石营进犯,在敌隘路行进中,适与我李、丁两营遭遇,即予以猛烈侧击,当即毙敌200余。敌仓皇向后溃退,企图夺回三马排,而我李营已先占领该地。在我已包围之态势下,乃退据荷树坞尖高地顽抗至12时。”
档案分析:8月6日夜,国军21师发现62团的两个营兵力不足以抵抗日军的猛烈进攻,立即调动李、丁2个营从渡蛟坑源进入战场,2个营均从兰蓬村屋后的“丁背艮”运动至经堂下观音庙、菖蒲尖一带。李、丁2个营应当隶属于63团。7日拂晓,国军四个营的兵力从不同的方向合围山望排村的日军,日军向经堂下方向突围,又遇到国军李、丁两营的打击,日军当场阵亡200余人(此处日军档案未记录)。日军再想退回山望排村,可是该村后的高地(营盘子)已被李营占领,日军只得逃往荷树坳方向,找个高地顽抗至12时。其实,该方向的乌阴角尖顶高地已被国军的刘营所占领,日军仓皇溃退,已瓮中之鳖。
《战报》云:“8月8日2时,各部正向荷树坞尖敌围攻之际,突由石沧源方面增数百人、炮四门,向62团刘营右侧猛扑,刘营即捡正面攻击。正酣战时,邱副团长率刘、阮两营再向荷树坞尖之敌攻击。该敌已被陈团及麦副团长所指挥各营连夜攻击,并将该敌击溃,(国军)占领荷树坞尖。”
档案分析:8日,国军在桥头坑源方山岭一线又增加了刘(此刘营与之前的刘营不同)、阮两个营的兵力,并且陈团长、邱副团长、麦副团长亲临战场。日军方面,石仓源方向大量增兵,并使用了四门重型大炮。国军最终将荷树坳的日军赶回了松阳县城,取得战场的决定性胜利。
《战报》云:“另据,62团分头向百步、大阴村、垟坑埠方向尾攻近击,搜索敌情,62、63团就地整理阵地。”
档案分析:此处明确说明,参加方山岭一线的国军为新21师的62、63团,总兵力为5000人左右。61团依旧驻守地龙门、赤石一带,保卫着新21师师部。此后,日军退回松阳县城,62团的部分兵力向松阳的百步、大阴村、洋坑埠头等地实施了追踪打击。
方山岭一线溃退之后的日军与国军在松阳正面交战多次,主要有:松溪乡踏步头与竹溪乡市口村之间“莲花山之战”;佳石乡“大川(万寿山)之战”;塔溪乡青蒙山与松溪乡横山之间“青横之战”;竹溪乡“大岭头之战”;泰芝乡南岱村与竹溪乡黄庄之间“南黄之战”;下源乡“杭坑桥之战”等。战败后的日军,在松阳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屠城行径,烧杀奸淫,杀人如麻,花样百出,无恶不作,其暴行残忍,骇人听闻。
《战报》中未提及日本的空中火力问题,其实日本空军是有火力支援的,但对战事影响有限。目前无法查证日机从何处起飞,最大可能是从台北松山机场。
云和地方档案记载:“1942年8月4日上午,三架日机在龙门投弹三枚,炸毁民房一座,机枪射死一六岁小孩。是月的一天早晨,日机三架次,先后在云和投掷炸弹,其中落到高家老屋、黄家大门间、老衙门桥下和重河公路边(三枚)等处的炸弹均没有爆炸。”
松阳地方档案记载:“7月30日,日军第13军派出飞机,向县城北面的草场圩投下燃烧弹,烧毁浙江省保安团一座军营;7月31日,日军飞机向县城西南面叶村乡河头村边投下燃烧弹,烧毁浙江省储备盐库,造成军民食盐供应困难;再向古市镇投下3枚炸弹,炸死炸伤66人;8月1日,日军飞机向古市镇中心区域投下3枚燃烧弹,烧毁全镇三分之二房屋计600多幢,使数千人无家可归。”
三、日方档案分析
日军方面,对浙赣会战的战事以及中方的军队情况纪录较为翔实,日本政府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的《昭和十七、十八年支那派遣军》(下简称《派遣军》)一书较为全面揭示了当年的详情,今摘要整理部分有关方山岭战役的内容。
在日方资料当中,方山岭战役与松阳的侵略战合并,统称为“松阳作战”。而直接说明投入“方山岭村东西一线”地区的是日军原田混成旅团绿川支队(注:又有绿川联队、绿川大队、绿川追击队等称呼)和奈良支队。
《派遣军》称:
原田混成旅团由第十七师团(代号“月”,司令部设徐州)组成,有三个步兵大队,组成人员大概数三千五百人,马八百五十匹。旅团长为第十七步兵团长、少将原田次郎;参谋由第十七团配属,少佐﨓盛吉,他在作战初期因病从桐卢附近撤退;步兵第五十三联队(缺第二、三大队)联队长为大佐绿川纯治;步兵第五十四联队第三大队大队长为少佐高井新三;步兵第八十一联队第三大队大队长为少佐藤原稔;野炮兵第二十三联队第一大队(山炮)大队长为森莞尔;还有工兵第十七联队第一中队、辎重兵第十七联队第一中队、第十七团部分通讯队。
此外,第一飞行团团长为少将今西六郎;飞行第四十四战队(侦察—一个军侦中队、两个直协队,此外还有一个直协队在华南)战队长为中佐福泽丈夫;第八直协飞行队队长为大尉神清志;独立飞行第八十三中队(军侦)中队长为少佐滨野宗房;独立飞行第六十五战队(轻轰炸机)战队长为中佐椙村隆良;飞行第九十战队(轻轰炸机,缺少一个中队)战队长为大佐濑户克巳。
原田混成旅团具体数据:军官159人,下士官以下3347人,随军劳力267人,日本马706匹,中国马139匹,山炮4门,联队炮3门,大队炮4门,重机枪13挺,轻机枪92挺,迫击炮92门,三号无线机3台……详见以下原始表格。
奈良支队由第四十一师团(代号“河”,司令部设华北德县)组成。两个步兵大队,从六月中旬开始参加作战。支队长、步兵第二三七联队长为大佐奈良正彥;步兵第二三七联队第二大队长为少佐渊上好治;还有步兵第二三七联队步兵炮队、通讯班,步兵第二三七联队乘马小队(约三十骑)。步兵第二三八联队第二大队大队长为少佐田代繁;山炮兵第四十一联队第一大队大队长为大尉星野岩太郎;此外还有一个工兵中队。奈良支队具体人数未详载。
关于七月二十五日至八月十四日的“松阳作战”,《派遣军》则作如下记述:
原田旅团(包括独立步兵第八十八大队)于七月二十五日在龙游南方地区集结兵力。原田旅团长当日到驻在衢州的军战斗司令所报到、汇报情况,同时接受了有关松阳作战的命令:“七月三十一日将驻丽水的奈良支队(两个大队)配属给原田旅团。旅团(四个步兵大队)于七月二十九日由龙游南方地区出发,经灵山镇、北界镇。奈良支队于八月二日从丽水出发,经碧湖、裕溪市,分别向松阳前进,歼灭沿途敌军。攻占松阳后,在该平原地区歼灭敌暂编第九军,固守该地,以保证军主力侧后方的安全。”
原田旅团的行动计划大纲:
1、由于时值盛暑,决定每日清晨出发,在午前到达宿营地;2、由于道路狭窄,行军行列过长,途中指挥困难,为此,关于到达松阳前每天的出发时间、宿营地点,均事先下达指示,要求部队如无特殊情况,应按预定计划执行;3、在到达松阳平原前为一列纵队,分为数个梯团前进,在松阳平原可改为数列纵队,以包围松阳的队形前进。
……八月二日四时三十分,由金岸市出发,九时三十分到达旧治镇(即松阳旧市)。当日,藤原先遣队及本队前锋在石龟山及大徐村附近,遭到敌军第三十五师约一千人的抵抗,旅团于十二时增派步兵第五十三联队予以击退,傍晚到达堉口(松阳西北五公里)。当日,奈良支队进入松阳东方隘路附近。三日五时三十分,从堉口出发,利用拂晓,全面压缩包围圈,进攻松阳南方地区守敌,十时攻占松阳县城以及周围地区。部队主力为防止事故,未进入县城。旅团为了迅速追击溃军,立即派出绿川追击队,向松阳南十五公里的方山岭村东西一线追击。该追击队一线击溃敌军,并在该地附近发现敌武器库,缴获大批步兵炮、重机枪和步枪等,但因无法运输,均予销毁(注:此处与松阳的《敌情报告》相互印证)。
奈良支队在同军及原田旅团就松阳作战进行协商时,曾接受如下命令:“七月三十一日划归原田旅团指挥。八月二日从丽水出发,沿碧湖镇、裕溪市、松阳间的公路,一路歼灭所遇敌军,攻占松阳。”主力于八月二日从丽水出发,向裕溪市前进,中途在九龙附近击溃敌军之抵抗,进入碧湖镇附近。
(奈良支队)从贾定村(注:应为现在的保定村,“寶”与“賈”字形有所相像)经裕溪市通往松阳平原的道路是一条约有四、五米宽的山路,距瓯江河底高达七、八十米,但在贾定村西南方的对岸敌军,在阵地上居高临下,部队无法通过。支队将兵力集结在碧湖镇西方山脚下,然后越过贾定村西北方山地,于当日(二日)日落前进入裕溪市,于该地附近宿营。同一天,步兵炮兵队长大城大尉进入贾定北方地区侦察阵地时,中弹阵亡。三日清晨从裕溪市出发,九时许到达松阳平原东端,对松阳附近一带进行搜索,未发现任何敌情,也未发现原田旅团。下午,派出乘马小队搜索松阳西北方地区,直到傍晚,才在松阳西北方约八公里的地点,同原田旅团取得联系。奈良支队长四日率乘马小队赴原田旅团司令部会见旅团长,汇报自丽水出发以来的战况(注:奈良支队加入方山岭一线战斗的时间与中方档案记录一致)。此后,原田旅团(八月十七日之前包括奈良支队)直到八月二十六日,固守广大的松阳平原,扫荡敌军,摧毁敌军事施设,同时掩护军主力撤退(注:说明此时日军已进入败局状态)。期间,曾驻守方山岭村附近的绿川支队,于八月八日被调来松阳平原(注:与中方档案记录的溃退时间一致)。一度配属原田旅团的奈良支队,奉命于八月十七日到达碧湖镇,重返第七十师团长的指挥之下。
其他方面的敌情:第三战区长官顾祝同判断,随着我军作战的进展,必将向浙江内地进攻,乃命令新编第二十五军守卫浙江南部地区。于是,该军将在我后方地区担任游击任务的第八十八军调至丽水方向,与暂编第九军凭借天险,共同守卫浙江南部。但由于其纯属败残兵力,无所作为,以至六月二十四日、七月十一日、八月三日,丽水、温州、松阳等要地相继失守,只剩云和、龙泉尚在守卫(编注:当年,日军对国军88军的军力判断错误,该军是川军,善于山区作战)。
关于日军撤退事宜,《派遣军》则在“军其他兵团行动”中有如下表述:
奈良支队于八月十七日到达碧湖镇,由原田旅团指挥下划归第七十师团长指挥,以后在丽水担任警备任务。原田旅团于二十七日日落时,从松阳附近开始返还,二十九日到达宣平附近。其间,旅团鉴于松阳北方山势险峻,需两天时间才能通过,采取慎重的掩护配备,但并无敌军尾追,三十一日到达武义南方地区。
关于六月十六日至八月十四日的战果及日方损失,《派遣军》则详细列表(原始扫描件):
中方损失
日方损失
从上表可知,在7月25日至8月14日的19天内,松阳县城乡及方山岭一线战事非常惨烈。国军直接战死疆场的将士达658人(日方称中方“遗弃尸体”),被俘66人,伤者不计其数(含松阳平原战场的死伤者)。日军直接战死的也有33人(其中军官2人),负伤的53人(其中军官8人),战病(日军“战病”是指在战区或事发地因公务关系,所患除战伤外的各种疾病)的219人,战死马37匹,战病马26匹。
中方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付出惨重的代价,按日军档案,中、日双方直接战死的人数达到了20:1(注:此处与中方的档案记录有出入,中方称日军在山望排一战中伤亡200余人)。以上日军记录中,“松阳作战”的具体地点未分清楚,以致方山岭一线战场的相关数据产生部分误差。
关于投入松阳云和方山岭一线战场的日军人数,在《派遣军》中,绿川大队已有详载:共1032人,其中军官54人,马165匹,联队炮1门,大队炮1门,重机枪5挺,轻机枪31挺,迫击炮32门。奈良支队由两个步兵大队组成,具体人数未详载。参照同时作战的原田混成旅的编制,步兵第五十四联队第三大队765人,步兵第八十一联队第三大队719人,按最低编制算,估计奈良支队编制人数至少为1438人。如此说明,投入方山岭一线战场的日军人数可能有2470人。
四、新21师的抗战精神
国军88军新21师是以川军为主的野战部队,他们舍小家,顾国家,义无反顾踏过嘉陵江,走上生死难料的全国抗战征程,体现了大无畏的爱国主义情怀。他们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
北川县王者成送给即将出征的儿子的“死”字旗,曰:“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多么悲壮的画面,足见川军的抗战精神有多么伟大。
新21师在第三战区浙江作战期间,也有浙江的青年自愿投奔新21师从军。这些新兵也和老兵一样,遵照新21师特有传统,左臂刺青“新21”,若是特种部队,即添加兵种,如“新21卫”“新21搜”等。他们也同老兵一样高呼口号:“生是新21师的人,死是新21师的鬼”,个个慷慨激昂,视死如归。如:温州玉环县老兵袁仁标、丽水籍老兵陶悟青、金华老兵施金友等,“新21×”的手臂刺青伴随着他们一生,他们说:“我们是永远的川军!”
罗君彤(1892-1969),四川营山人,文人出身,长期在川军任职,少将,副军长。绰号“罗驼背”。1942年参加浙赣会战,任88军中将副军长、兼任新编第21师师长,指挥方山岭一线阻击战,运筹帷幄,扭转全浙战局。1949年12月22日在四川什邡率部起义,1950年2月当选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同年7月8日被国民党之“国民政府”以“投匪叛国”罪免官夺勋通缉。1969年11月在重庆病逝。
(罗君彤)
五、综述
1942年8月3日,日军原田混成旅团占领松阳县城。当日下午5时,日军混成旅团之“绿川追击队”直窜松阳石仓源,在茶排、蔡宅附近与国军新21师62团第1营警戒部队激战,晚间9时被国军击退,日军即驻石仓源。
4日下午1时,日军“奈良支队”沿松阴溪逆流而上,到达洋坑源、外大阴一带地区,下午3时与国军21师警戒部队(未明确某团)交战。下午6时,日军占领内大阴村,国军退守山望排村。夜间,山望排村被日军占领。国军62团主力战斗部队“石营”分两翼与日军在山望排枪战6小时,直至5日凌晨4时,才将日军赶回内大阴村。
5日10时,驻于石仓源的“绿川追击队”使用大炮,向方山岭方向的国军发起猛烈攻击,向双方激战。12时,日军向内大阴村增兵,步炮协同,猛攻山望排村。下午2时,攻方山岭之敌始被国军击溃。一直到下午6时,内大阴村的日军攻势未减弱。
6日拂晓至下午4时,中日双方在山望排村4次交换战场控制权,战斗异常激烈。夜间,国军战败后,退守经堂下观音庙方向的高地。
7日拂晓,国军新21师62、63团向方山岭一线战场增兵,四个营的兵力从不同的方向合围山望排村的日军。日军在突围战中阵亡200余人,逃往荷树坳方向。但日军仍然在国军的包围圈中,顽抗到中午12时。
8日凌晨2时,日军在石仓源方向使用四门重型大炮向国军进攻,国军正面迎敌,击溃荷树坳的日军,日军仓皇溃退,大部兵力撤回松阳县城。国军取得方山岭一线战场的决定性胜利。
中日松阳云和方山岭一线战役从1942年8月3日下午5时开始,直至8月8日凌晨结束,前后持续6昼夜,战斗异常激烈。日军的战略企图非常明显,主要为争夺较为低矮的鸡公骑凹通道控制权,而努力攻打其两侧的山望排、荷树坳、乌阴角尖、石仓岭凹头等高地,欲通过鸡公骑凹,攻占云和县城。但日军原田混成旅团自始至终未收到攻占云和县城的命令。
国军投入方山岭一线的为新21师的62、63团,总兵力约5000人。日军投入方山岭一线的为“绿川大队”和“奈良支队”,总兵力约2470人。中日双方的直接参战人数为2:1。若按日方档案记载,国军直接战死疆场658人(日方称中方“遗弃尸体”),被俘66人。日军直接战死33人,负伤53人。中、日双方直接战死的人数达到了20:1。若日方阵亡人数按中方档案记载,中、日双方直接战死的人数约为3.5:1。
松阳云和分水岭一线的方山岭战役是一场中国军队扭转浙江抗战大局、反败为胜的规模化战争,是将士和人民用鲜血捍卫祖国山河的惨烈战争。
前车有辙,殷鉴不远,后世当镌骨铭心,拳拳服膺。
                                             2024.8.3
附图:
阅读 30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