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四十.跨学科项目式课程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和合校园环游记 邂逅生命的精彩

阅读2897

学生成为知识建构、生成和应用的“亲历者”,亲历“做好一件事”的全过程,是跨学科项目式课程的不懈追求,是和合教育蓝图不可或缺的一角。

起源:从“有意思”走向“有意识”

校园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一切新奇有趣,有意思。正如陈鹤琴老先生所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课程就在儿童每天真实经历的生活里,等待着儿童和教师去共同开启并亲身经历。

《校园环游记》主题课程从儿童立场出发,让校园和教室真正属于孩子,成为儿童探究学习的场域,建立儿童与校园的紧密联系,从“有意思”到“有意识”,生发对校园归属感和责任感,爱学校,守护校园,做学校的小主人。

幼小衔接:从游戏走向课程

尊重小学低年段儿童亲近自然、直接感知、亲身体验、亲身操作的学习方式特点,我校在《我的教室》探究任务中设计了一系列游戏化、生活化的活动,如《教室里面有什么》,活泼的节奏、深度的观察,完整的表达,平时如空气般存在的教室,第一次受到孩子们如此的瞩目,黑板、窗户、多媒体……此刻,观察正在被聚焦,专注开始呈现,课堂灵动又富有教育意义。

以游戏多元将 “问题与情境、体验与感知、合作与探究、表现与交流”贯穿始终,这是属于儿童的课堂。

故事思维:从绘本走向儿童内心世界

借助绘本《小仙女爱丽丝》,借助“爱丽丝想成为合格小仙女的愿望”,统合新教材《我上学了》单元,增强一年级新生对“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的身份认同感,帮助他们积极适应小学生活,提升成就感,生发共同的成长愿景,实现从“我是……”到“我爱”的自然跨越。

向“小仙女”学表达,借助“这是……,它可以/能……”语言表达支架,认识新教室,介绍新教室。

识字:课标、教材、生活融合成鲜活教材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遵循小学低段学生表象思维的特点,从生活中生成专属定制的字库、在教材里趣味识字,再辅以日常识读,入情入境的识字教学,实现生命的融合,将看似生硬、冰冷的生字变得柔软而温暖起来。

思维:从无序到有序

从无序到有序,本课程借助趣味益智小游戏和探究单帮助学生们以思考者的身份对抗大脑的惰性。

每一次提笔、构图都是有序思维不断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给学生提供一种透过结构看世界的新视角。

刚经历了一场“绞尽脑汁”用心观察与思考的“头脑风暴”,从无序的观察,教室里面有桌椅、办公桌、黑板……到有序的思考、有序的表达、有序的做探究单。

通过深入的思考探究,知道了教室可以根据功能这一标准进行分区:学习区、工作区、收纳区……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小小的教室里虽然有如此多么物品,却依然整洁干净的原因。

生活中的分类思想的开始在学生的心底萌芽,为后期整合语文的分类识字、数学的立体图形分类、劳动的分类整理埋下伏线。

表达:是最重要的表情达意方式

科学家研究表明,七八岁是大脑语言中枢发育的黄金时间, 一个人的言说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时期的语言发展。

基于一定探究的基础上,学生站在台前自信表达,侃侃而谈,虽然语言稚嫩,却极具灵性。

生命:从“千篇一律”到“与众不同”

小小的脑袋里有一个充满奇特想象的大世界。不同的思想在这里碰撞,每一个生命因为奇特的想法而变得生动、与众不同。

窗台是让新鲜空气进来的,午休椅不仅可以坐得舒服,还可以躺得舒服……每个儿童跃跃欲试,满脸涨红,生命鲜活而生动,真实又立体。

属于我们的课程故事正在徐徐展开,生命的精彩即将绚烂绽放,在跨学科项目式课程探索的道路上,我们将带领孩子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撰稿:王春梅

图片:一年级全体教师

初审:王春梅

终审:主父国情

阅读 289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