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 您好!
金秋送爽,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到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2024中秋节假期安排的通知,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现将中秋节放假时间通知如下:
[放假时间]9月15日—9月17日共3天
[返园时间]9月18日(星期三)
中秋知识知多少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习俗——赏月
中秋赏月的习俗盛行于唐代,至宋代,赏月之风更盛,并有“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之景,而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全国各地至今遗存相当多的“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该时期,中国多地则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时至今日,中秋赏月之风也没有绝迹。
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中秋节习俗——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猜灯谜逐渐成为节日的一种特定习俗。
中秋节习俗——放天灯
中秋节放天灯也是迎月、贺月的重要仪式。据介绍,天灯的主要做法是用竹篾和白纸事先糊出一个水桶般大小的外形酷似灯笼的一个小型天灯,然后再将这些天灯用绳子垂直连接成一条“火龙”,将其挂于高处。
假期安全温馨提示
预防秋季传染病
1.教育孩子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2.秋季为传染病(如: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水痘、腮腺炎等)高发季,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减少与传染病源借助的机会,出门戴好口罩。
3.注意常开窗通风换气,减少细菌滋生。
4.如发现孩子有疑似传染病症状,应立即就医。
5.外出游玩时,注意备一些药物,以便急需之用。
交通安全教育
假期是愉快的,但还须注意出行安全,私家车出行请不要让孩子坐副驾驶位置,不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电动车出行要佩戴头盔,提醒孩子上下车及过马路时应注意交通安全。不乘坐超载、无资质、三无车辆。
防溺水安全教育
由于孩子防范意识较弱,极易造成溺水事件的发生。外出玩耍时,请家长务必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提醒孩子不要到河边、湖边嬉戏,防止发生意外溺水事故。
消防安全
教育孩子不玩火和灶具,不玩电气设备。当家里没人时一定要把所有电源关闭或拔掉;不在家里对电动车的电池进行充电。 进入商场要留意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疏散通道的方位和路线。如遇火灾,别发慌;快想办法离火场,湿毛巾,掩口鼻,弯腰快跑别迟疑,火警电话119,牢牢铭记在心里。
防拐骗安全
教育幼儿注意自我保护,做好防拐骗和防电讯网络诈骗的宣传教育。假期间不私自外出、借宿和远游,防止被不法分子绑架、拐骗和走失。
食品安全
1.引导孩子拒绝不健康的食物:不吃半生不熟的食物、有染色素的食品等。不干净或变质的食品很容易引发急性肠胃炎。
2.杜绝孩子暴饮暴食:孩子在假期吃了比平时多数倍的食物,很容易造成急性胃扩张,造成肠胃负担过重,消化吸收不良,造成肠胃的损害。
3.购买正规食品:购买食物时仔细查看产品标签及生产日期。
居家安全
不要把幼儿单独留在家里;告诉幼儿不给陌生人开门;让幼儿远离打火机、火柴、燃气阀、煤气罐等,防止发生火灾;要把剪刀、锥子等金属物品放在幼儿够不到的地方,以免幼儿被划伤;不在阳台、窗户边上堆放杂物或摆放椅子等,以免幼儿攀爬,造成危险;尽量不要给幼童吃果冻、花生米、坚果等食物,以免卡住喉咙;保管好药品,以免幼儿误食;告诫幼儿,不要碰插线板,并把电熨斗、微波炉等电器,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
假期是一个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好时机。但在放松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保持安全意识,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祝愿大朋友小朋友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