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华文融媒云(id:zghwrm),解锁更多原创文章。
【作者简介】:
姚赣南,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硕士论文答辩委员、新闻培训授课老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新闻专著有《全媒体时代宣传干部新闻采编实务手册》《采编实用技巧88讲》《新闻采写70问》等。
【本文提要】:
单位里找不到新闻,没有新闻可写,这对通讯员来说是一件十分伤脑筋的事。本文从全局、新意、兴趣、合作等4个方面谈及了在日常工作中寻找新闻、写好新闻的方法,可供选择参考。
有的通讯员常说:“单位里没有什么新闻,写不出稿件,即使写出来了,也没有什么影响。”作为一名通讯员,在日常工作中敏锐地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那么,应当怎样做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呢?以下这些在工作中寻找新闻的途径可供选择。
善于发现具有全局意义的事件
通讯员身处工作一线,每天都接触着大量的事务。然而,要想找到有新闻价值的素材,就需要培养全局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敏锐的观察力,从琐碎的工作中洞察那些能够影响全局、具有代表性和示范作用的事件。努力关注国内外的热点事件和重要新闻,这些往往是新闻报道的焦点。
有的学者指出:“一个新闻事件能否成为好新闻,不仅在于新闻事件的本身,还在于我们是否发现它具备了引导全局的典型意义。”“如果发现了这一事件对于全局的重要意义,你就会把它放在某个大背景下,它就不再是一条孤立的新闻,而是具有某种警示、揭示、引导意义的新闻。”
例如,某个部门的一项创新举措,如果能够在整个单位乃至行业内推广,那么这就是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新闻点。这要求通讯员不仅要了解本部门的工作,还要对整个单位的发展战略和行业动态有清晰的认识,通过深入分析和思考,挖掘出事件背后的深层意义和广泛影响。
有的学者认为,一个经常看报看杂志的人,他对新闻价值的理解,对新闻选题的把握,会比很少看报纸的人更加得心应手一些。此话是有道理的。
有一位通讯员说,由于养成了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看报,必看每天的相关新闻网站,必读每期党报和行业报的习惯,同时还从理论书籍和主流媒体报道中汲取养分,从中发现新闻点。由于有全局观念,结合实际写作,他从事企业通讯报道工作以来,在《工人日报》《中国建材报》等各类媒体发表稿件2000余篇,作品在国家、省、市多次获奖。
挖掘工作中有新意的人和事
创新是新闻的永恒主题。在工作中,要留意那些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或许是一位员工提出的独特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或许是一个团队开展的新颖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创新的元素往往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传递积极向上的能量。通讯员要与上下级、同事们保持密切的沟通,善于倾听他们的故事和想法,及时发现那些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并将其转化为生动的新闻报道。
一位军校的通讯员在谈到写作体会时说,作为通讯员必须具备“聚焦一线”的洞察力、敏锐性和“深度挖掘”基层故事、人物的视野和思维。深入“战场”一线才能捕捉精彩瞬间。另一位高校的通讯员说,学校在不断发展中有很多故事和新闻,我们身边有很多素材,只要认真去挖掘,就会有写不完的新闻。
关注读者大众感兴趣的话题
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兴趣是找到好新闻的关键。通讯员需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关注社会热点和大众关心的话题,并在工作中寻找与之相关的内容。如重大的政策变化对基层的影响、员工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反应、单位的环保措施、有关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这些话题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如果通讯员能够在工作中发现与这些话题相关的案例、经验或成果,就能写出贴近读者、引起共鸣的新闻作品。有一位通讯员深有体会地说,只有切合观众口味、又能引起读者思考,才能让新闻稿件焕发出活力。
此外,在采写过程中还可以与各行各业的人士建立联系,包括政府官员、企业高管、专家学者等,他们可能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有时,可以通过网络调查、读者反馈等方式,深入了解读者的兴趣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新闻挖掘。
与媒体记者合作共同完成稿件
通讯员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但可能在新闻写作和传播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时,与媒体记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主动为媒体记者提供有价值的素材和线索,协助他们深入了解事件的背景和细节。通过与记者的共同努力,可以将新闻报道做得更加深入、全面、专业。同时,在合作过程中,通讯员也能够学习到媒体的新闻视角和写作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有时,因条件限制,有的媒体会把任务交给通讯员去完成。有一位通讯员说:“媒体交任务就是给机会,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也要完成。”他与一些主流媒体协作,完成了多篇高质量的稿件。报社领导说:“对报社有特殊情感的人的稿件就是要突出处理。”
作为一名通讯员,要想在工作中找到有价值的新闻,就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深入的思考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积极的合作精神,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挖掘身边的新闻宝藏,为传播正能量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