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去小区“能人夜市”溜达,晚上到社区“夜间课堂”上课;饭后来社区活动室健身、跳舞、唱歌……如今,在天泰寺街街道,居民的“夜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为进一步提升小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居民满意度,天泰寺街街道从“小切口”入手,充分挖掘“能人资源”,汇聚“能人力量”,将便民活动送到居民家门口,充分利用傍晚闲暇时间开展常态化服务系列活动。
“能人夜市”唱好主角戏
日前,丽泽园小区广场上,“能人夜市”首次“开张”,吸引许多居民争相来逛。不同于普通夜市的是,在这个“夜市”上“摆摊”的不是商贩,而是辖区内和辖区外的一些“能人”。他们“组团”来这儿,义务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
义诊摊位旁,卫生服务站的医务“能人”正在为居民测量血糖、血压;理疗摊位旁,宣化区中医院康复科的理疗“能人”正在为居民按摩、推拿;爱心义剪摊位旁,辖区西曼造型的理发“能人”正在为居民免费剪发;手工摊位旁,小区里的缝补“能人”正在为居民撩裤边、换拉链……“我今天晚上在小区里免费理了发、量了血压。‘能人夜市’真是便民又暖心,感谢社区工作人员的付出。”小区的居民们高兴地讲道。
“能人夜市”是天泰寺街街道整合多方资源开展的便民服务活动,由各社区每周在不同小区内举办。社区充分发挥党委统筹协调能力,抓好基层骨干队伍建设,用好党员志愿服务队、能人等居民和商家力量,立足“能人+志愿”工作模式,有效嵌入基层组织体系,激发群众自治的活力。
夜间课堂当好充电站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无常形,但笔墨有常理,只要掌握山石的各种表现手法与绘画技巧,便能画出千差万别的山势……”近日,按院街社区书画室内,“夜间课堂”准时开课。“能人先锋队”的骆老师正带领居民学习山水画的绘画技巧。
按院街社区下辖31个小区,共有常住居民5700多人。辖区居民人数多、诉求多,如何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平日里,为深入了解辖区居民的需求,以“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送万家暖、解万家难、结万家亲”五万大走访为契机,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到居民家中走访。前不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许多居民希望社区能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上班族’白天忙,晚上有时间,社区可以开设夜间课堂,为居民提供一个晚上在家门口‘充电’的平台。”
按院街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40%,为发挥银发“能人”先锋们的专业所长,社区整合多方资源为居民开设了夜间公益课堂。居民在每周晚上,可以来学习书法、绘画等知识。组织搭台,“能人”授课,居民上课——以“传帮带教”的模式,让老年人退而不休、老有所为,真正实现退休不退岗的美好愿景。退休文艺工作者凭借专业优势,倾情投入社区艺术课程,为社区建设展现出别样风采。
夜间活动室打好服务牌
晚上八点,走进大东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看到各个活动室内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器乐室内,尤姨正在为“德艺缘”艺术团的演出练习葫芦丝;舞蹈房内,高校长正在指导团员们排练经典曲目《梨花颂》;名家工作室内,摄影爱好者张叔正在为居民讲解摄影技巧……艺术团团长尤姨表示:“如今,社区活动室白天、晚上都开放,我有空就过来跳跳舞、健健身,这儿已成为大伙儿家门口的‘幸福驿站’。”
去年以来,为满足辖区居民的活动需求,大东街社区把党群服务中心的空闲空间利用起来,先后打造了器乐室、舞蹈房、名家工作室等多个活动室。最初,社区活动室只在白天开放。后来,许多居民给社区工作人员提建议:“活动室能不能晚上也开放?我们晚上想过来活动。”在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后,社区将活动室开放的时间延长至全天。
如今,许多居民来社区活动室活动之余,还争着当管理员,“我想保管活动室的钥匙,谁过来活动,我负责开门、锁门。”通过搭建便民服务平台,社区“能人”主动参与居民意见收集、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并开展小区环境美化、文艺活动统筹工作,成为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进一步激发基层群众自治活力,开拓社区服务新格局。
区域共建画好“同心圆”
“尤姨作为德泰小区的业委会主任和社区艺术团团长,不仅要操心小区的事,还得操心艺术团的事,一天天忙得脚不离地,退休生活真丰富呀。”区直机关工委副书记张佳伟说道。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大东街社区与帮扶单位区直机关工委一起到辖区老党员和社区“能人”家中,为他们送上节日慰问与诚挚的祝福,细心询问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状况、身体健康情况。以实际行动传递了党的温暖与关怀,让老党员们深切感受到了来自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与支持。
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社区党委统筹协调社区内各种资源,链接区域共建力量,以“共荣辱、同推进”包联社区持续下沉工作机制为抓手,社区党委定期与包联单位交流对接,与他们共同探讨惠民计划、方案安排等内容,制定好资源清单、服务清单、需求清单。通过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网格包联工作,双方由“单向索取、单向输出”逐步转变为“双向激活、双向互动”,使共建单位及时融入社区治理。
和平街社区与区委办公室对接,计划在郝都司街3号院打造居民议事厅和党建长廊。
下一步,天泰寺街街道将继续紧贴居民实际需求,充分整合包联单位职能优势,链接各方优质资源,建好用活“能人先锋队”,持续开展常态化便民服务活动,用“不打烊”的贴心服务,进一步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有效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