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在家,为何“面瘫”高发??

张素钊~省中医院针灸
创建于2020-03-09
阅读 138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近日,疫情封闭期间接诊了为数不少的面瘫患者,有人质疑?面瘫因受风、受凉引起的,为何居家隔离期间也会得病?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面瘫病的发病及诊治。

“面瘫病”俗称“吊线风”,西医称之为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面瘫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以中青年居多,多发生于20~35岁的健康成人,男性多于女性。近些年来,青少年面瘫发病率逐年上升,冬春季尤为高发,可能与气候变化及其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疫情期间隔离在家的人群,因活动较少,且多数人群心理压抑,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开窗、短时间外出或不慎受凉,都可诱发本病。

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中医认为,手、足阳经均上头面部,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而入中面部经络,致经气阻滞、筋脉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喎噼,发为面瘫。

发病多因面部受凉吹风等,导致面神经的营养微血管痉挛,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所致。也有的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近年来也有认为可能是一种免疫反应。膝状神经节综合征(Ramsay-Hunt Syndrome)则系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使膝状神经节及面神经发生炎症所致。

目前针灸是世界公认的治疗面瘫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结合中医辨证施治,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面瘫,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临床疗效肯定,凸显特色优势。针灸科治疗面瘫病主要采用“辨证分期”疗法、针刺运动疗法、穴位注射、电针、拔罐、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疗效确切。一旦患了面瘫,不必慌张,须尽快至医院就诊,切勿错过面瘫的最佳治疗时期(1个月以内为最佳治疗期)。

张素钊,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西院区针灸骨伤科负责人,兼任河北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才,世界中联浊毒理论研究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脑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理事,河北省针灸学会副秘书长,河北省针灸学会拔罐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浊毒证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组长、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针灸学会临床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秘书,河北省中医院“中医药薪火传承工程”(袁军)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运用其独创的“浊毒理论”指导临床医疗实践。主编、参编著作12部,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主研、参研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多项,获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3项。

专业特长:中风病(脑血管病)及其后遗症、面瘫、偏头痛、眩晕等神经系统疾病;失眠、耳鸣、耳聋、颈腰椎病、慢性胃肠病;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各类痛症;痛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抽动症等妇儿疾病。

          西院区针灸骨伤科

河北省中医院西院区针灸骨伤科以本部针灸科为依托,针灸科是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河北省分中心,河北省中医脑病治疗中心,首批河北省重点中医专科。针灸骨伤科分为针灸、骨病及康复三个诊疗单元,设有针灸骨伤病区。科室以中风病(脑血管病)、面瘫病(面神经炎)、眩晕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为优势病种,以骨伤病、偏头痛、慢性胃肠病等为重点研究病种,创立了 “通络六法” 、“氧针疗法” 、“子午流注针法”、 “针刺运动疗法”、“背部腧穴拔罐治疗咳嗽技术”等一系列特色疗法,疗效卓著。其中,“背部腧穴拔罐治疗咳嗽技术”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列入国家科技部《科技惠民计划先进科技成果目录》,其技术在荷兰、德国、香港、澳门等地举办的中医药大会推广,并在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播出推广。

治疗骨伤疾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手段,方法简、便、验、廉,使患者免受手术之苦。对四肢及脊柱创伤、脱位、骨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膝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疑难病症的中西医治疗亦有独到的见解,对各种急慢性痛症采用微创手术、注射治疗、小针刀治疗等,均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

科室还开展艾灸、穴位贴敷、穴位埋线、水针、电针、三棱针、火针、头皮针、皮肤针等一系列传统疗法,对于中风后康复、失眠、焦虑抑郁、耳鸣耳聋、斜颈、顽固性咳嗽、肥胖、便秘、慢性胃肠病、湿疹、小儿遗尿、痛经、缺乳等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进行多元化、个体化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阅读 138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