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也标志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白露时节,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昼夜温差开始变大。俗话说“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此时湿气当收,秋燥渐甚,自然阴阳之气更替变化较为剧烈,是流行性疾病的多发季节,易引发感冒、流感、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时接种流感、肺炎、新冠等疫苗,同时适度调整饮食起居,加强必要的锻炼和运动。
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儿童的肺脏娇嫩,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如何通过中医的方法进行调理,以增强儿童身体的抵抗力,家长们又应该如何调整孩子们的生活习惯,以适应季节的变化?
抵抗力其实在中医的观点中认为,就是通常所说的正气,中医有句话叫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在白露时节,对于儿童来说,肺脾之气是最为重要的,在这个时候要注重养肺阴,健脾气。首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习惯的调整,建议这个时候孩子要早卧早起。白露时节,日照的时间会逐渐缩短,夜晚的时间会逐渐延长,对于孩子来说,顺应这种节气规律的变化,适当地延长睡眠的时间,可以保证孩子的身体处在一种更好的状态。一个是可以帮助孩子阳气和正气的养护和蓄积,另外也可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保证正常的学习能力和生长能力。如果因为疲劳或者是睡眠时间不够,很容易损伤孩子的肺脾之气,从而导致免疫功能的下降。当然,我们在保证充分休息的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多运动,通过运动来锻炼孩子的肺活量,保持愉快的心情,无疑对健康也是有益的。
除了生活习惯的调养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小儿推拿的手法来帮助孩子提高免疫力。我在这里介绍几个常用的穴位。
既然是在秋天,刚刚说了要养肺阴,健脾气,我推荐的第一个穴位就是内劳宫,内劳宫在我们手掌心,取穴很简单,手握拳,中指指端抵住的位置就是所称的内劳宫。轻轻地揉按这个穴位可起到清心除烦的作用。还有一个穴位叫做二马,是在掌背的第四、五掌骨中间凹陷处,可以通过揉二马起到养阴的作用,中医来说,它是养阴的要穴,可以帮助我们抵御秋天的燥气。孩子最重要的是要养护调理脾胃,这里推荐一个穴位,就是我们手上的板门穴,在大鱼际的顶点,通过揉按的手法,起到运脾和胃、帮助消化的作用。
到了秋天,鼻炎会非常高发,尤其秋天的燥气,对有鼻炎的孩子特别不友好,我们可以通过揉按迎香穴,就在鼻翼两旁的位置,可以通过迎香穴的揉按来起到预防和保健的作用。通过以上的调养以外,我们还要在这个季节注意防御邪气,秋天最容易感受的邪气就是风寒之邪和燥邪。那么如何预防,我们就要守护好孩子的两个门户,一个门户就是在头、颈部,后头、背部以及腹部,这些位置是寒邪容易入侵的部位。天气转凉的时候,家长要当好天气预报员和温暖守护者的角色,及时给孩子增添衣服。
还有一个门户就是我们的鼻腔和咽喉,这两个位置是风热邪气、燥邪容易入侵的部位,所以要多喝水、多吃蔬菜,保持鼻咽湿润,减少风热邪气和燥邪对孩子的侵犯。
第一是建议大家在早晚期间要注意保暖,“春捂秋冻”是一个特别好的说法,比如人体的后头部、背部、腹部,还有双脚容易受凉。刚刚讲过,这些部位是寒气容易入侵的门户,所以即便适合“秋冻”时,这些部位也需要适当的保暖。总的来说,“秋冻”第一要因时制宜,第二要因人而异,第三是要根据部位不同而区别对待
秋冻”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秋冻”也要科学,“秋冻”不等于挨冻。有一些人群是不太适合“秋冻”的,比如年龄小,体质弱,经常感冒生病的孩子不适合。第二类是正在生病,或疾病初愈的孩子不适合。第三类是有一些慢性疾病的,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胃炎、经常腹痛的孩子也不适合“秋冻”。“秋冻”也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初秋、仲秋气温不那么冷的时候可以适当“秋冻”,帮助人体提高对寒冷空气的适应能力。但一旦进入深秋,或者是冬天气温比较低的时候,这种情况下不能“秋冻”。
第二是一定要保持好的卫生习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入侵的途径其实是类似的,一个途径就是飞沫传播,因此我们要注意社交距离、咳嗽礼仪,另外特别要注意开窗通风,如果去一个密闭环境,必要时要佩戴口罩;另一个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因此要管理好手卫生,勤洗手。
第三个方面,是大家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的作息、合理的饮食,另外不要熬夜。
如果遇到呼吸道感染的情况要及时治疗。如果是普通的感冒,我们是不建议盲目使用抗菌药物的,可以给予一些对症处理,或者一些中成药。另外,如果罹患呼吸道感染后,还要加强休息,不建议带病上课、上班,一个是给身体休息恢复的时机,另外也防止把疾病传播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