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张老师的直播我受益匪浅,学会了很多关于班级区域环境的知识。我们常说“幼儿要在玩中学”,因为游戏,才是幼儿特有的学习方式。随着幼儿园教育研究越来越深入,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逐渐转变教育观念,从灌输式学习逐步转变到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式学习。基于此需要对区角环境创设进行重新梳理和思考
首先,理解了什么是儿童视角,儿童视角两种划分:一是教师作为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主动自觉地关注儿童、理解儿童,能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感儿童之所感。想儿童之所想,是教师“自外而内”"地探寻和理解儿童内在体验的自觉意识。 二是儿童作为主体,他们有自己的感受、体验以及观察周围世界的角度和立场。是儿童自己“由内而外” 认识和体验外部世界立场和角度的主观能动性。"儿童视角”并不仅是指成人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者叙述口吻去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而是要让儿童表达他们自己眼中的教育现象以及他们个人对教育的理解和看法。其本质上也是儿童哲学观的再现。
其次,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一是教师根据幼儿兴趣和发展的需要,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活动类型,引导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教师充分互动获得经验与发展的活动。
一、区域游戏活动的特点: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娱乐性、娱乐性,从以上几点使我知道了开展好区域活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要从多方面去考虑,把各方面的文化运用到区域中,“滋润”着每一个孩子,只有把区域活动开展好了,才能满足孩子各方面发展的需要,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而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正好验证了这一理念的科学合理性。
二、活动区材科充分的准备及合理投放,促进幼儿主动参与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准备、选择、提供操作材料时,我们根据幼儿兴趣和发展水平进行投放。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
三、材料的投放要根据班级幼儿不同的需要、能力,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的主动探索。众所周知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这样可以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操作机会。在活动中,允许操作能力强,完成较快的幼儿在完成本次活动后选择第二区角内容,这样既让操作慢的幼儿有足够的操作时间,也让操作快的幼儿减少消极等待现象,使每位孩子都获得成功感另一方面,围绕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