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天性好动、好奇心强、非常爱探索,但同时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危险防范能力差,不能预测危险因素的存在的关系,很容易造成意外伤害。如何防止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如何在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1.避免跌落伤
跌落伤是最常见的儿童伤害。希望家长能够规避对孩子造成严重伤害的跌落伤,如坠楼伤、婴儿坠床伤等。孩子跌落后最容易损伤头部。因为孩子的年龄越小,其头部所占身体的比例就越大。所以,年龄越小的孩子发生跌落后其头部受到损伤的概率越大。
还要提醒家长的是,跌落的高度与损害的程度并不成绝对的正相关。孩子跌落的高度可能并不高,但一旦跌落,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颅内出血的情况。那么,该如何避免跌落伤?
要明确的一点是,家里也并不是绝对安全的港湾,家里的安全隐患并不少,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家长要更加注意防范家中的危险因素。
对于有行为能力的孩子,家长应注意,不要将床或可供攀爬的物品堆放在窗边或阳台上,以防孩子登高后摔伤。家中装修时也应注意,尽量不要安装能够完全向外打开的窗户,以免孩子不小心跌落窗外。
2.避免误服
低龄儿童感受世界、了解世界的方式常常会通过“尝”来实现。孩子可能吃下去各种东西,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误服药品。
在此提醒家长:
第一、要收纳好家中的药物。这里说的“收纳好”,不仅仅是把药品的瓶盖拧紧,“收纳好”一定是将药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第二、家长要告诉孩子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可以吃。家长不要低估孩子,认为“我的孩子还小,听不懂”。很多事情孩子是可以明白的。
第三、不要给药物赋予它完全没有的功能,比如“你吃了这个药就可以长高”“这是糖”等。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只有生病了才需要吃药。
除误服药品之外,会给孩子造成严重伤害的是误服强酸强碱,如管道疏通剂。由于这类物品的腐蚀性非常强,孩子误服之后,可能将孩子的口腔、食管灼伤,甚至会造成食管穿孔,以及严重的瘢痕形成,造成食管功能的丧失,有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发生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长没有收纳好强酸强碱类液体,比如把这些液体放在饮料瓶里,放到孩子很容易拿到的地方。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如果要使用饮料瓶盛装强酸强碱类液体,家长要记得将饮料瓶上花花绿绿的外包装撕掉,将其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3.预防溺水
真实的溺水是无声、快速的,而不是像影视剧中表演的“使劲扑腾、大声呼救”那样。当发现孩子在水中保持目光呆滞看向前方,头上扬嘴微张的姿势时,家长就要警惕孩子可能溺水了。
预防溺水,家长要注意两点:
第一、不要让孩子在野外溜冰、游泳。家长应带孩子去正规游泳场所或其他安全水体,且周围应配备有资质的救生人员。
第二、家长要提醒孩子,当发现有人溺水了,不要盲目下水救援,而是呼救,找大人来帮忙。要让孩子明白,能够做到呼救,寻求大人帮助,就是一个小英雄。
不少溺水发生在家里,尤其是低龄的孩子。只需水深5厘米的水面,孩子的头面部浸到水中后2分钟就可溺水。因此,家长要及时清倒水盆、水桶、水缸里的水,并给水缸水桶加盖。
4.预防交通意外事故
道路交通伤害通常是高能量的创伤,是一种对孩子威胁很大的伤害。预防道路交通伤害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有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同时,家长要对孩子做好安全教育,告诉孩子“不在马路上打闹,不在机动车周围活动”。对于家长来说,也要严格约束孩子的行为。
提醒:12岁以下的孩子不能独自骑自行车上路;16岁以下的孩子不能独自骑电动车上路;孩子乘车必须使用安全约束系统。例如140厘米以下的孩子必须坐安全座椅、安全坐垫;140厘米以上的孩子应佩戴安全带;尽量不要用电动自行车带孩子;不要让孩子坐在共享单车的车筐里。
5.预防异物窒息
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婴幼儿还是成人,都有可能面临被异物卡住呼吸道进而窒息的危险情况。这种情况常见且发生的时间非常短,一不小心还有窒息的风险,黄金救援时间也就五六分钟,所以预防很重要。
在此提醒家长:
第一、不要单独给儿童玩耍小件物体和可拆卸的小物件。
第二、5岁以下的孩子不要吃花生、瓜子、各种豆类以及果冻等块状食物。
第三、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孩子在进食的时候要注意专心,不要让其一边玩,一边吃东西,这样容易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当中,引发堵塞。同时在孩子哭闹、大笑等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不要喂食。平时要让孩子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不要狼吞虎咽。
6.不带与幼儿园活动无关的物品
家长在送幼儿来园时,要对幼儿随身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严禁幼儿携带有尖、带刺不利于幼儿安全的物品来园。(如:钉子、别针、小棍、破损的塑料片、带棱角的石子、金属卡子等坚硬的物品,以免幼儿不慎受到伤害。)教育幼儿不要随身携带玩具及锐利的器具来园,更不应把它放在口、鼻、耳中,以防伤害。
7.不为幼儿佩戴饰品
有些家长为幼儿脖子上佩戴一些项链如:小佛、小珠子、小绳等,尤其幼儿在午睡翻身时稍有不慎这些饰物就会勒住幼儿脖子,让幼儿呼吸困难,对幼儿造成伤害。
有时因项链的小绳断开,小珠子等较小的物品散落,幼儿出于好奇会将其塞进鼻孔、耳朵、或放在嘴里含着不慎会吞咽,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
戒指、手环、手表、皮筋等是幼儿喜欢佩戴的小饰物,这些饰物不但影响幼儿活动中的注意力,它同时也会给幼儿带来了一定的潜在危险。
如:游戏时戒指的剐蹭可能会伤到自己或同伴。由于幼儿皮肤娇嫩,这些饰物长时间佩戴对于幼儿手指、手腕等局部血液循环造成影响,甚至会使局部皮肤变色坏死。
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梳头时会佩戴一些好看的发饰,家长在选择发饰时,一定要从幼儿的安全的角度出发。尽量不要选择金属类带棱角易剐蹭发饰,以免幼儿在穿脱衣服或游戏时伤着自己或同伴,如金属类的小蝴蝶等。
8.注意躲避危险
家长要在平时随机教育幼儿不要将手指放在门缝处玩耍,以免同伴或其他人关门将其挤压,造成手指损伤。家长在接送幼儿上下楼梯时,随机教育幼儿要按规则行走,减少碰撞。教育幼儿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学会正确使用剪刀、画笔等;学会正确操作各种玩具,以免因使用、操作、方法不对造成伤害。
如果孩子不小心发生了跌落伤,家长应该如何处理?
如果孩子发生了跌落伤,家长应先观察孩子的状态,不要急于将孩子抱起来。当孩子的肢体活动正常、精神状态良好时,表示没有大碍。家长还应观察孩子身体是否有肉眼可见的出血,若有出血要及时按压止血。
若出现以下症状,请家长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保障孩子能够尽快被送往医院。
1️⃣当孩子的肢体出现畸形或疼痛时,家长不要随意搬动孩子,等待“120”的到来。
2️⃣当孩子跌落后意识丧失,应尽快呼救并判断呼吸,以尽早启动心肺复苏。
3️⃣当孩子跌落后意识清醒,但肢体无法动弹,家长不要轻易搬动孩子的身体。如果必须要搬动孩子的身体时,一定要确保孩子的颈部、背部和臀部保持在一个平面上,一定不要在孩子的背部悬空时抱起。
如果误服了药品或其他物品,应该如何处理?
如果孩子误服药品或其他物品,不建议家长给孩子催吐,以免造成二次伤害甚至窒息。如果误服的药物造成孩子出现意识障碍等严重问题,必须尽快送医。
如果孩子吞服了小纽扣或类似圆钝的小东西,家长可以先观察孩子的反应,此类物品多数可自行排出。但如果孩子吞服了一个以上的磁力珠,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尽快去医院。因为当磁力珠进入肠道后,可能将两层肠壁吸住,从而导致肠道局部缺血,甚至穿孔。
发生烧烫伤后,如何正确处理?大家常说的抹香油、涂牙膏等真的管用吗?
烧烫伤后一定不要涂抹如香油、牙膏,甚至香灰、酱油等,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会掩盖创面,让医生不能快速地对伤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另一方面会增加医生清创的困难,并增加孩子感染的机会。一旦发生烧烫伤后,请记住5字口诀“冲、脱、泡、盖、送”。
冲:将受伤部位放在凉水下冲,冲到受伤部位疼痛感减轻或缓解。
脱:将受伤部位的衣物脱掉,注意脱衣时不要随意撕拉,以免造成创面的撕脱。可以用剪刀剪掉衣物,若实在无法脱掉衣物就不要脱。
泡:将受伤部位泡在凉水中(禁止使用冰水),泡到受伤部位疼痛感减轻。
盖:将创面用干净纱布或毛巾盖上,以免感染。
送:送到医院。注意要将孩子送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以免耽搁救治时间。
意外伤害会造成孩子不可弥补的创伤,给家庭带来无尽的悲痛,让我们一起携手加强安全防范和看护,预防和规避意外伤害的发生,让孩子拥有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