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四·红领巾广播站】让文物“活”起来——上海博物馆大克鼎

荀子实验第四小学
创建于09-11
阅读 28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00:00
03:08

广播员:五年级(2)班学生 张恩硕

张恩硕就读于荀子实验第四小学五年级(2)班,他勤奋好学,积极上进,团结同学,热情开朗!

        大克鼎,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克鼎与大盂鼎、现藏台湾的毛公鼎并称“海内青铜器三宝”。大克鼎是西周晚期著名的青铜器,是一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的青铜器。这件大克鼎就是国家宝藏中易烊干玺守护的国宝。大克鼎是在清光绪年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窖藏,为西周孝王时器物。大克鼎高93.1厘米, 重201.5千克, 鼎身有铭文二百九十字, 记载了膳夫克对祖父功绩的追述和周王对克的赏赐,该鼎也是青铜转变时期的代表。

1951年,潘达于女士无偿将大盂鼎、大克鼎捐赠给国家,也结束了这两件文物跌宕起伏传奇的流传故事。2004年2月28日,是潘达于老人100岁的生日,博物馆为她安排了一个特殊节目,上海博物馆同国家博物馆联手在上海博物馆举办了“百岁寿星潘达于大盂鼎大克鼎回顾特展”,使得这对阔别近半个世纪的宝鼎再次“聚首”。大克鼎、大盂鼎不仅独具历史与艺术价值,其背后的故事更彰显了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守护之心!

图文:五年级(2)班

编辑:耿士琳

审核:王莹

荀子实验第四小学外宣办

阅读 28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