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至15日是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为了守护这片虚拟的净土,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安全,我们特此发起网络安全宣传,呼吁每一位洙泗学子、家长、老师:网络安全,你我共守!
网络安全须知晓
1.什么是网络安全?
从本质上来说网络安全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网络攻击、入侵、影响、破坏、非法使用和事故,使网络处于稳定可靠的状态,保证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能力。
2.为什么网络安全很重要?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防安全,就没有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运行,很难保护群众的利益。
从世界范围来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传导和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中国最复杂、最现实、最严重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
个人信息须保护
保护个人信息的八个要点,请您做好:
1.个人信息谨慎提供
调查问卷有奖活动,不要轻易填写;不是必须实名制的,可以选择昵称代替真实姓名;不要向他人提供短信验证码;不是快递送货上门的,不必精确到具体门牌号。
2. 及时删除个人信息痕迹
网上涉及个人信息的内容,要及时退出、删除痕迹或销毁;对于长期不用的平台或网站,要及时取消授权、注销账号;在使用完相关证件后,要及时删除存在手机里的照片。
3. 阅读隐私政策和授权范围
仔细查看App个人授权内容,对于没有必要的权限及时关闭;在复印相关证件后,最好在空白处写上“本复印件仅供xx用途,他用无效”的字样。
4. 公共场所非非必要不留下脸部要息
商超刷脸存取可能侵犯我们的个人隐私。如果非必要,最好不要进行人脸识别等操作,防患于未然。
5. 监护人有权拒绝提供未成年人信息
有些培训班或课堂要求填写学生个人信息,包括家庭住址、就读学校、身份证号等,家长们一定要警惕。
6. 个人有权请求更正有误信息
当一些个人信息处理者对个人信息录入有误时,个人有权请求其更正、补充。
7. 信息处理机构要强化保密意识
若未经个人同意,所有个人信息处理机构、单位都不可以公开其所获取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住所地、身份证号、肖像等等。
8. 平台不可利用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技术收集分析用户信息,但部分平台利用顾客的消费习惯下狠手,误导、欺诈消费者。网络平台应定期发布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防诈骗须认清
【案例】8月27日晚,浙江杭州,萧山区公安分局靖江派出所接到3名家长求助,称其在家长群内被骗。其中一位初一新生家长戴女士表示,她扫码进入学校公众号发布的新生群后,群内一自称为班主任的“陈老师”便打来视频会议电话。
对方让她开通屏幕共享功能,并以“充饭卡”为由,要她购买1200元某平台充值卡。然而,当戴女士完成操作后,却发现卡内余额不见了,于是赶紧向警方求助。
警方核实情况后,发现3人被骗的遭遇如出一辙,都是骗子混入学校“新生群”冒充老师,以“充饭卡”为由行骗。
请您务必认清骗子的这些套路。
1.地毯式网罗各种群信息
骗子在社交软件上规模化撒网式搜索关键词“班级群”“年级”,就能找到很多这样的群,碰上一些入群无需验证或群管理不到位的,很容易就能蒙混进群,潜伏在群里。
2.浑水摸鱼获取进群二维码
有些骗子蹲守在校园门口,通过与其他家长闲聊、套近乎的方式,向家长索要家长群(班级群)的二维码。
或者扫描学校公众号发布的新生群二维码入群,或者混进新生家长会,趁机扫描张贴的二维码,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骗子就此进群。
3.更换头像,借机下手
进入家长群(班级群)后,骗子抓住机会克隆班主任的头像和昵称,并冒充老师在群里发送有关“学校收取书本费、资料费”“充值学生饭卡”等信息和收款二维码。
由于家长群(班级群)的真实性,许多家长见“老师”发布通知后,不但不会有所怀疑,反而立即响应,向骗子提供的二维码转账汇款。
家长须谨记:
1.家长要学会分辨信息的真假。在家长群(班级群)里,家长如果收到任何需要扫码或“交费”“转账”等信息通知,可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核实,不要急于转账、汇款,一旦发现可疑情况,请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
2.对于涉及个人和孩子隐私的信息,尽量避免发在家长群或者其他公开的网络平台,也尽量不要提及孩子具体的姓名、班级等详细信息。
3.若有新添加的好友,务必核实对方身份后再进行添加。
老师须做到:
1. 学校老师要加强联络群管理。家长群应开启入群验证功能,并实行实名制,对每一位入群的成员身份进行审核,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
2.一旦发现身份可疑人员,及时清除出群。
3.同时,要求群成员谨慎发言,不乱发、乱点链接,不轻易向无关人员转发其中的重要文件通知等等。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我们家校携手共建清朗家园!共筑国家网络安全屏障!
泗水县洙泗小学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