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桂)鱼煮粉
危和明
鳜鱼煮粉,流行于余江一带的一道地方名食,相传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明代, 公元1459年左右,霞塘,今余江区杨溪乡大塘左家左阳端选为朱元障孙子弋阳王朱奠壏的郡主仪宾,秩从三品,奉禄200石。左阳端选为弋阳王的乘龙快婿,左氏家族无比荣耀。贵于皇亲国戚,清朝年间左氏族人还为左阳端立牌坊,牌坊上竖雕"霞塘",横刻"望重中都"共六个大字(中都:应天府,即京城,今南京)。至今大塘左家人都还以此为荣,有人说:"一朝曾裁天边月,贵于为天子脚下人。" 据说当年左氏族人为此大宴宾朋,选用盛产于弋阳的米粉、鄱阳湖里的鳜鱼和龙虎山仙水岩的水专门制做了一道佳肴,称之为"鳜(桂)鱼煮粉"。鳜鱼煮粉味道鲜美,宾客赞不绝口。米粉也叫米线。更绝的是:米线很长,盘玉龙于碗,取寓意为线牵千里伴美人;"鳜""桂"同音,"端"阳时节赛龙舟,鳜鱼潜水胜过鲤鱼跳龙门,"贵""桂"同声,月中桂子八月开,花香万里满京都。
米线长,长米线,鳜鱼煮粉滑溜溜的,吃起来米线也扯不够长。现在杨溪乡大塘左家一带还流传着一种说法:″端"(左阳端)楼梯吃粉,攀高枝,越攀越高。
鳜鱼就粉煮,玉龙银线富贵碗中求。美好的祝福,美好的心愿,满满的自信,就在一碗粉里。经历了500多年的文化沉淀,鳜鱼煮粉,在余江广而告之,家喻户晓。
鳜鱼煮粉(图片来自网络)
望重中都一一望:声望。中都:应天府,今南京,即京城,现存大塘左家清代所建门楼上仍清晰可见:"霞塘"、"望重中都"六个字。
霞塘一一门楼前一泓浅塘,水如明镜。朝云晚霞竞飞渡,阀阅柱石流金岁月。故名″霞塘"。今杨溪乡大塘左家。
作者简介:危和明:余江一中高级政治教师,志于学,立于教。2012年参加江西省高中思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多篇论文获省市一等奖,主持完成巜导学导行》省重点课题;鹰潭市首届政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近四十年教学生涯,与其他教师共同努力,有幸带过十多名北大清华生。江西省书法协会会员,寄情于毫墨方寸之间,临帖入省展,多幅书法作品在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鹰潭市文化名人,余江区地方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钟情于山水之间,爱好写作,探古寻幽,散文、游记、随笔300多篇作品散见于报刊网络,其中教育故事《蟾宫折桂》推荐上学习强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