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中秋

————阜新市分行“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

江上清风
创建于09-10
阅读 51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阜新市分行组织“诗词里的中秋——‘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将古诗词与佳节相结合,让干部职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共度团圆美好的中秋佳节 。

    员工分享

《阳关曲·中秋月》——货币信贷管理与金融稳定科 张曦予

阳关曲·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赏析: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又涉及别情。熙宁十年(公元1077)八月十五日作于徐州,是暌别七年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这首小词前两句是说,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月到中秋分外明,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因为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这层面纱衬托“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看到自然界的浩瀚感受到自身的渺小,此刻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内心受到震撼,以后要积极作为。

《中秋月》——调查统计科 余瑾涵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赏析:晏殊多次被提拔后,又迎来了被贬的命运,因而仕宦他乡。正值中秋佳节这个吉祥、团圆的节日,诗人却独自一人羁旅他乡,远离亲人。月夜清辉满地,庭院梧桐留下清晰的阴影,随着时间的推移,梧影也在移动。但在诗人眼中,这样的月色反而衬托出他的孤独,因为他无法与家人团聚,只能独自在异乡欣赏。在这样的夜晚,家家户户欢声笑语,唯有游子孤寂地向隅寡欢,内心充满了对家人团圆的憧憬和无奈。后两句由写景而转入抒情。由游子的羁愁旅恨,进一步联想到月中仙子嫦娥。她长年守着寒蟾孤桂,其惆怅怨恨更甚于人,诗人对她予以无限同情。诗人不说自己“孤冷”“怅恨”,却说“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诗人替嫦娥设想,抒发自己的情怀,流露出对亲友的思念和对追求名利的宦游生活的怀疑。整首诗虽然描写的是中秋月夜,但核心在于诗人作为一个游子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通过对月夜景象和神话传说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望月怀古》——会计财务科 李婉悦

望月怀古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唐玄宗后期由于经常听信奸相李林甫的谗言,担任朝中宰相的张九龄被贬到荆州任长史,在贬谪期间,张九龄回首以的人生经历和宦海沉浮,在这中秋之夜,他仰望着浩瀚星空和明月想起了昔日的老友,有感而发写下了《望月怀古》。诗人望见中秋的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

《中秋对月》——科技科 王慧

中秋对月

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

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

赏析:《中秋对月》是唐代晚期诗人曹松所写的一首唯美的中秋赏月诗。全诗意境幽远,蕴藉深长。受了当时晴空万里、皓月当空的影响,这首诗整体风格非常明快。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中秋时节的景色和人们争相赏月的场景;三句拓展了视野,将目光引向远方;末句赋予月亮以生命,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月亮的“公正无私”,从月亮对世上第一人家的帝王家也毫不偏袒中可以看出它的光明对帝王家和穷人都是一样的,这种描绘既符合中秋节的团圆主题,又体现了诗人天下大同、万物平等的博爱思想和对公正、平等美好社会的向往。

     《把酒问月》——货币金银科 谢宁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

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赏析:《把酒问月》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咏月抒怀诗。此诗写诗人端着酒杯向月亮发问,从饮酒问月开始,以邀月临酒结束,反映了人类对宇宙的困惑不解。诗人以纵横恣肆的笔触,从多侧面、多层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其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虽然意绪多端,随兴挥洒,但潜气内转,脉络贯通,极回环错综之致、浑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转韵,平仄互换,抑扬顿挫,更觉一气呵成,有宫商之声,可谓音情理趣俱好,历来为人所激赏。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人事科 赵丽丽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

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

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

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

今夜清光似往年。

赏析:《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中秋夜,时白居易已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居住在浔阳。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抒发物是人非、今昔殊异的慨叹。前四句是对比,同样是在八月十五的明月之夜,过去他在曲江杏园边赏月,作为强烈对比的,今年他已经被贬到江州来了,无论是环境还是心情,都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后四句是抒情,在环境不利、心情低落时更容易想起故乡,何况是在中秋明月之夜。诗人在特定空间面对特定时间的月亮而引发人生感慨,暗寓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全诗用词直白,通俗易懂,通过昔之乐与今之苦、昔之欢与今之忧的鲜明比照,显露了诗人谪居生活中的愁闷。

《十五夜望月》——外汇管理科 陈婧晗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寄友人杜元颖的。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

《中秋月·中秋月》——纪委监察室 水昕宇

 中秋月·中秋月

徐有贞

中秋月。

月到中秋偏皎洁。

偏皎洁,

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

且喜人间好时节。

好时节,愿得年年,

常见中秋月。

赏析:这首由明代徐有贞写的中秋节诗词《中秋月·中秋月》,通过咏月来抒发对人情世态的感慨,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这首词上片首二句直接点题,以中秋月作为吟咏对象。后三句以月亮的阴晴圆缺比喻人生的起伏不定,充满了无奈和感慨;下片前二句转而表达了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后三句以中秋月作为美好生活的象征,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词语言素净,意境闲雅,蕴藉隽永,让读者感受到中秋佳节气氛的同时又为读者面对生活提供了积极的影响。

编辑:党天昊

阅读 51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