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环境立德树人】一年级“零起点”教学指导公示

ㅤ辛寨明德
创建于09-10
阅读 37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小学一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双减”有关政策,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和小学“零起点”教学要求落地生根,让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辛寨镇中心小学现将一年级秋季学期课程开设和各学科教学计划予以公示,主动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课程开设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作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聚焦核心素养、强化课程综合、变革育人方式。严格执行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标准。

二、课程设置

三、实施要求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与实施办法》,不随意增减规定的课程和课时,确保开全课程,开足课时。规范开设地方课程,不断丰富地方课程实施载体,做好与国家课程融合衔接。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立足学校办学传统和目标,按照开发程序和要求,开发建设校本课程。结合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落实山东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指南,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素养要求、实施标准等,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确保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

各学科教学计划

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因为是一年级的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年龄较小,活泼好动,自律性差,注意力难以集中,行为习惯尚在养成阶段。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常规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根本不知晓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只是出自一时的爱好,课堂上专心听讲难以坚持。但天性使然,学生的好奇心很重,可塑性很强,内心很渴望教师真诚的赞扬,这一切都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醒、纠正、督促,使其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身。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选文及其编排顺序变化较大,原有的“课文”单元现在被更名为“阅读”单元,一次强调阅读的核心地位。在“我上学了”单元中,新增了《我爱我们的祖国》这一课程内容,新增一课“两件宝”,删除了《画》、《大小多少》、《青蛙写诗》、《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小蜗牛》这几篇课文。

“口语交际”栏目移入语文园地里面,原有4个单元口语交际,增加1个单元到6篇口语交际。大小写及语文园地内容有所调整。

三、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重难点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以及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三)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以及学习语文的兴趣。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4.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措施

(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参与班级中的管理工作中来。针对学生的热情度高却容易冷却、“中等生、待进生机会少”、“独生子女劳动意识差”等特点,实行值日小组担任班干部,使值日生盼望值日,使待进生很快尝到成功的甜头。

(二)在拼音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教学多媒体,在语境中学习,培养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在发现中学习,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拼音教学中,尽量做到在游戏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优化课堂行为,备好每一堂课,使学生上完课后都能有所得,都有充实感。

(四)深入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需要,尽可能满足他们。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努力使课堂生动有趣、有吸引力,从而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多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家校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青岛版新教材与现行教材对比,一是单元数量减少。数与代数有4个单元,图形与几何有2个单元。综合实践有两个,智慧广场有2个。少了比较与分类,认识位置两个单元。二是单元素材发生变化。全新的情境有“漂亮的粘贴画”“快乐的课堂”“我爱读书”。“走进花果山”也有了变化。三是单元内容优化重组。学了1-5各数的认识之后就学5以内的加减法,体现数和运算内在的致性,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核心素养。四是综合实践的变化。新添了一个主题活动“我的幼儿园”。

二、内容分析

以数学核心内容为线索确定“单元学习主题”。在数学本质上共通,在思维方式上类同,在学习方式上相近,在教学设计上有共同要素。

第一单元是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包括1-5的认识、写法、数的组成;序数含义,数的大小比较;加法的意义,5以内加法的运算及其运用;减法的意义,5以内减法的运算及其运用。

第二单元是6-10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包括6与7数的认识、大小比较、加减法的运算及运用;8与9数的认识、大小比较、加减法的这算及运用;0的认识、运算及运用;10的认识、加减法的运算及运用;1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第三单元是认识立体图形及智慧广场——简单的重叠问题

第四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包括11-20各数的认识、读写、大小比较简单的加减法。

第五单元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包括9加几;8加几;7加几。两个智慧广场分别是简单的重叠问题、移多补少问题。两个综合实践分别是我的幼儿园、找找身边的数。

三、教学建议

数的认识要立足认知过程,多元表征经历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循序渐进,理解数概念,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计算教学应该注意算理和算法是运算教学的两大核心,二者缺一不可。紧扣数的意义来理解算理,理解加减法运算的本质是计数单位相加减。创意拼搭活动要经历提出问题,引出新知探索。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对物品进行分类。经历从实物到图形、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过程认识立体图形,形成对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

综合与实践领域,主题活动“我的幼儿园”教师要指导学生使用数学信息进行表达和交流。例如幼儿园的建筑有几层、幼儿园的操场是什么形状的、教室大不大?教室内有多少桌子椅子、桌子是什么形状的、班级内小朋友人数是多少、玩具区的某类玩具够不够每个小朋友拿一本、积木是什么形状的、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园老师带领大家做了什么?主题活动“找找身边的数”重点是能够找到身边的数并能说出表示的意义。活动流程是创设情境一一问题提出一一方案规划一一实践探究一一交流反思。

四、学情分析认知发展:

1.一年级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更适合通过具体事物来学习数学。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数学的兴趣和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和课堂氛围。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示范和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重要影响。

3.学习习惯方面年级学生刚开始形成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引导和培养。学生对家庭作业和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反映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1-20的数数,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理解"凑十法"的原理。认识基本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数学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参与感。运用实物操作和图形展示,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怕犯错,培养解决问题的信心。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通过数学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参与感。运用实物操作和图形展示,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状况

由于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课程、班集体、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变化,这是他们生活中的重大转折。小学新生对新的学生生活一般都充满期盼和憧憬,但也伴随着紧张和不适应,帮助他们适应新生活是本册教材的主要任务。

二、一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具体目标

1、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2、熟悉班集体,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3、学会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了解学校及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探索的兴趣。三、一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内容标准的重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

2、愉快、积极地生活———能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意识到作为一名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习任务,团结友爱,孝亲敬长。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会使用简单工具。

四、教材的结构内容

本册教材由五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主题活动。

教材内容概览

单元名 单元一我上学了 单元二上学路上 单元三我的同学和老师 单元四家里的我 单元五大自然真美丽

主 题  主题一上学去   主题一看看时间 主题一认识好朋友 主题一我的家 主题一亲亲大自然

主题二看看我们的学校 主题二好好走路 主题二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 主题二我是家里的开心果 主题二美丽的小问号

主题三在学校的一天 主题三平安回家 主题三我们的老师真好 主题三这是我的心愿 主题三想个好办法,留住大自然的美

五、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的内容设计,充分考虑了小学新生的需要和特点,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为设计纬度,以第一学期学历时间为顺序,其中蕴含的设计思想有以下三点:

一是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入学教育为先,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熟悉校园生活,重点进行学校生活常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本册教材试图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形成自我意识。第一人称的课题,使学生很容易将自身融入教材,以“我”去感受各个范畴的世界,有助于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以“我”是学校、家庭、社会中的一员,自觉感悟与体验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能促进其生活能力的提升和思想品德的形成。

三是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的结合。本册教材针对低年级学生处于行为习惯养成最佳期的特点,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多角度地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自觉提出自己的行为要求,并学会相应的技能,运用于生活实际。

本册教材设计了五个综合学习单元。第一、二、三单元分别是“我上学了”、“上学路上”、“我的同学和老师”———―根据入学后儿童面对新环境的情感、行为特点、认识能力和学习方式特点以及他们的实际需要而设计。

第四单元“家里的我”———―这一阶段儿童的生活空间主要是家庭和学校。较之以后的学段,这一时期家庭对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更大、更明显。因此,本单元围绕儿童熟悉的家庭生活圈展开活动,指导儿童在了解自己家庭的基础上,体验亲情,爱亲敬长,同时促进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儿童和家长的沟通,以培养儿童应有的品德、劳动习惯及其生活能力。

第五单元“大自然真美丽”———―按时间线索,这一时期儿童将迎来秋高气爽和季节。秋天是一个美丽的、丰收的季节,这是儿童容易直接体验和感受到的,以此为线索,引导儿童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体验以大自然为主题进行创作的乐趣,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发展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态度。

六、采取的措施

1、根据本地区儿童的生活实际灵活地使用教材

2、以活动为教与学的主要形式

3、确立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4、教学不是教室中心、书本中心

 

一年级写字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对于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学生,他们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握笔方法,写字习惯也不好,写字时坐不端正,爱说话,对于笔顺间架结构等掌握不好。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 钟。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监护和具体指导。他们最显著的特点是,对老师有特殊的依恋心理,几乎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他们对老师的信任超过了对家长的信任。但他们很少能顾及到客观外界与自我的关系,只会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的目的去行动。

二、指导思想

  写字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把汉字写得正确、工整、美观,可以提高运用汉字这一交际工具的准确性和效率。一手好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能使 人联想起美好的生活,得到各种美的享受。对小学生进行写字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更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的 培养。

三、教学内容

  1、握笔方法与写字姿势。

  2、认识田字格。

  3、基本笔画练习。每课学习2—4种笔画,共安排了18种笔画。每课学写含有相应笔画的汉字4个,供课堂教学之用;再安排含有相应笔画的汉字6个,供学生课后自己练习。每个汉字练习6遍,其中3遍为描红,3遍为临写。

  4、综合练习课时。用含有所学笔画的字组成的词语练习写字,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字新词。

  5、学生习作欣赏。

  6、写字水平评价。期中、期末各一次,采用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写字水平做出阶段性的评价。

四、教学目标

  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用铅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2、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掌握汉字的一些常见的基本笔画和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

  3、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有写字的兴趣。

  4、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教学措施

  1、要充分调动学生习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要十分注意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要始终注重书写技能的指导。

  4、要正确处理好教科书中三个板块的教学。

  5、要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6、要重视对学生的科学评价。

  7、要注意写字教学的课后延伸。

   具体措施

  1、观察联想,活化字形,感知字形美。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导观察时,如果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2、比较观察,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

  小学生写字往往眼高手低,原因在于,相对某一个人来说,其观察审美能力比较强,但实际动手书写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很好地把观察审美能力转化为书写审美能力。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呢?

  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要求。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 位。教师的范写很重要。示范是写字教学的先导。在指导学生整体认知之后,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教师要边演示边讲述: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等,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 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由于受到观察能力的限制,学生的临摹并不能一步到位。此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领会,悉心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造型美。

  3、严格训练,培养习惯,发展个性美。

  (1)练字要严格要求。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中明确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终身受益。

  写字前,教师指导学生削好铅笔,放好作业本,端正坐姿,指导执笔方法。练习时,教师巡视,时时提醒学生,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书写时,教 师要适时巡回指导,随时提醒学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运笔方法,与上一个笔画的间距,其长短如何,整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比例,做到防患 于未然。教师在课堂上要反复指导,学生在练习中要认真书写,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写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训练要有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

    4、激励评价,鼓励进取,展开竞赛。

  表现欲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教师应该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我们采用板演、用实物投影仪等手段展示学生习作。 课后,我们在教室办学生作业专栏,将他们的作品上墙“公开发表”,比比谁上榜次数多。这样的竞赛虽无物质鼓励,但同学们依旧兴致高昂,有时因没有上榜,会 嘀咕半天,眼中流露出的尽是悔恨,这些足以证明每个学生都有可贵的上进心。

一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强、情绪变化较大,运动能力有一定发展,上课喜欢玩,运动系统发育不成熟,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较差,想象创造力丰富,学习兴趣易激发。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态度,掌握好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造。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在不断克服困难体验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态度,通过从事适宜的运动,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增强体质,培养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队列,队形走为主,每节课都要有队列对形的练习。

2、掌握基本体操、快速跑、技巧、投掷、身体素质训练、篮球比赛等。

3、在上课过程中多做一些辅助性练习,如发展耐力速度的定时跑,定距离跑;发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台阶、免子跳等。

4、以速度力量练习和耐力练习的课(跳跃性、耐力性的反复练习)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的发挥。

5、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负重量的方式,通过协性练习和提高动作速度的练习来提高速度力量。

三、教材内容:

小学一年级主要选择田径(跑、跳、投),体操、游戏、篮球等基础项目,以便使学生跑、跳、投的基本技术得到提高。授课时数根据我校校历安排和学校要求,本学期共讲20周,每周体育授课为3学时,共60学时。每个学期实际上课定为16周,共48学时。上课过程中,若因场地,天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将临时调整。本学期以教学队列,队形走为主,每节课都要有队列对形的练习。配以中国象棋比赛、体育健康理论知识、基本体操、快速跑;耐力跑、定时跑、立定跳远、身体素质训练、篮球比赛等。另外在上课过程中多做一些辅助性练习,如发展耐力速度的定时跑,定距离跑;发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台阶、免子跳等;多上速度力量练习和耐力练习的课(跳跃性、耐力性的反复练习)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的发挥。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负重量的方式,通过协性练习和提高动作速度的练习来提高速度力量。每次授课一个到二个主教材(如:跑步或;立定跳远)其余(如篮球、队列队形、身体素质)训练将作每次课的准备部分内容。每节课都争取有一个或两个小游戏。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将制定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成长评价记录袋。

四、教学措施及注意的问题:

1、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

器材、及教学用具。

2、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三基教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完成体育三个方面的任务。

3、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4、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期、学年体育成绩的考核和评定,重视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并且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

五、培优、辅中、转差集体措施:

1、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2、培养优生,能自觉练习,善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3、要加强学困生的指导,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4、教师要关心,热爱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5、教师要定时、定点,加强优生优培辅中转差的辅导。

 

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1、 指导思想:

  小学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造就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与艺术水平,是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十六课,以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注意贴近同学们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富有情趣和启发性。通过组织学生自主、主动、合作、探究、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美术实践能力。

三、课程目标

  造型表现方面: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体,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设计应用方面: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体,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欣赏评述方面: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方面: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四、教学措施:

   1、进行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鼓励儿童用绘画和制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初步培养他们形象记忆力和想象力。

   3、教会学生认识红、黄、蓝、紫等多种颜色,并学习临摹,添画,记忆画和想象画的画法。

   4、指导小朋友学习拼贴,泥工,纸工等基本的制作方法。

   5、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作画和制作,培养动脑筋,爱思考的良好习惯。

 五、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十九个课题。教学安排考虑幼小衔接的内容,同时,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

    教材突出艺术学习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在低年级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六、教学重点:

   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重视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识发展规律,激发少年儿童的活泼、朝气和对艺术的向往与憧憬。

七、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造就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与艺术水平,是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十九课。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美术课程实验教材。

  本教材以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注意贴近同学们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富有情趣和启发性。通过组织学生自主、主动、合作、探究、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美术实践能力。

三、课程目标

  造型表现方面: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体,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设计应用方面: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体,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欣赏评述方面: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方面: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四、教学措施:

   1、进行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鼓励儿童用绘画和制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初步培养他们形象记忆力和想象力。

   3、教会学生认识红、黄、蓝、紫等多种颜色,并学习临摹,添画,记忆画和想象画的画法。

   4、指导小朋友学习拼贴,泥工,纸工等基本的制作方法。

   5、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作画和制作,培养动脑筋,爱思考的良好习惯。

 五、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十九个课题。教学安排考虑幼小衔接的内容,同时,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

    教材突出艺术学习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在低年级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六、教学重点:

   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重视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识发展规律,激发少年儿童的活泼、朝气和对艺术的向往与憧憬。

七、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音乐教育本身的性质和新课程要求的学段目标及教材特点,我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教学分析: 

本学期在上课同时我要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节奏甚至歌词,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三、目标制定

建立良好的音乐课堂常规,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情感,能够自然地演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为终身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长大”是孩子们共同的心愿。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将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担负大大小小的责任,品尝酸酸甜甜的滋味,需要给予特别的滋养与呵护。《成长教育》就是为了使孩子们都能健康地成长而编写的。通过《成长教育》,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安全教育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共有学生66人,这些学生均来自于农村,他们模仿力强,接受新事物快,而且他们的性格、世界观正处于可塑性阶段。因而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安全自救,生命历程的教育至关重要。

三、 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针对学生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我选择了以下几个教学内容。

  1、是面对灾难,帮助学生掌握应对灾难的自护、自救技能,了解防疫知识。

  2、是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3、是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是安全自救,帮助学生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

  5、是珍爱生命,帮助学生掌握保持自身健康的技能,了解生命的珍贵,从而珍爱生命。

四、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帮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

  4、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由来,从而珍爱生命。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应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是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主要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多媒体等组织教学,运用观察、信息搜索、讨论、调查、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实教学过程。

  4、让学生与社区、家庭建立联系,采用“问问别人”的方式,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5、如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对身边与生活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用心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6、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能克服在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知识的信心。

7、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的过程,感受学习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8、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知识的信心。

六、 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一节课节。

一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走进校门,他们对学校所有的感觉都是新鲜的,更希望学校生活能带给他们更有趣、更有意义的事情。这个年龄的孩子玩心还是很重,对待学习没有一定的认识,只是年龄到了该上学了,并没有觉得应该多学点知识,所以实践课一方面要带领孩子走进有趣的活动中,另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形成正确的规范和习惯。

二、指导思想

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三、教学目标

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五、教学重点、难点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它与其他课程领域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为了增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本学期,教学重点是:

1、与读书活动整合

2、与语文教材的实践活动结合

3、走进校园文化

 六、具体教学计划

时间安排(教学时间共16周,第周2节课,共计32节)

1、(第一、二周)4课时

2、(第三周)2课时

3、(第四周)2课时

4、(第五周)2课时

5、(第六、七周)4课时

6、(第八、九周)4课时

7、(第十、十一周)4课时

8、(第十二周)2课时

9、(第十三周)2课时

10、(第十四周)2课时

11、(第十五周)2课时

从“零”开始,花香四溢。“零起点教育”是每个孩子人生的第一阶梯,我们将在一路的耕耘中,去放飞美好的憧憬,将用辛勤的汗水去润泽每一颗童心,让学习在快乐中扬帆起航!

撰稿人:任慧腾

供稿人:韩营营 李风华

阅读 37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