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尚善如水,止于至善”,是河北小学的办学精神。学校把办“至善”教育作为全体河小人的追求,提出“六善”理念——学校要善治,老师要善教,学生要善学,言语要善言,行为要善行,为人要善仁。
“水”是“至善”的最佳形态。河北小学按照“水文化”的思路,开展“河小最水教师”评选,培养如“水”般的教师,由“业师”向“人师”转变。做柔情似“水”的老师,“润”字师润物无声助成长;“涤”字师善做思想工作;“融”字师善融,能容,有容乃大;“恒”字师能潜心做教育,持之以恒,滴水穿石;“澄”字师能修身养性,自悟净化,树立良好的河小教师形象。
2023-2024年度,经过推荐、评议、公示等环节,评出六大“最水教师”。
“澄”字师———余接光
颁奖词
余接光,数学专职教师,他修身养性,自悟净化,为河小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作为“澄”字师,他当之无愧。从教30年来,变的是一届届的学生,不变的是余老师对学生永远的关爱。“认真、乐观、积极、博爱”,这是学生对余老师的由衷的评价。
教诲如春 润泽学生的心灵
林大海是余老师的上一届学生,他曾经这样说:很多人形容老师像勤劳的园丁,养育了我们的小树苗;但我认为余老师是我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引路人,他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和耐心呵护,让我在学习的路上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在采访过程中,林大海回忆道,有一段时间,他的学习成绩下降了。余老师找他谈了很多次,帮他找出原因。余老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学习要像羊吃草,不懂的问题要反复翻来覆去,直到你懂了,消化了。你是个聪明的男孩,所以你应该掌握学习方法。对于那些看似懂或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然不懂的人永远不会懂。久而久之,不知道怎么问的习惯就这样养成了。你这样认为吗?”他听了连连点头,恍然大悟。从此数学成绩突飞猛进,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以爱为桥 家校携手同行
余老师常常通过线上沟通、家访、家长进校园等形式拉近家校距离,让有效的家校沟通,搭建家校连心桥,携手共建一个有益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所有的一切可以归为用心、用情。余老师一直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育是一场温柔的坚持,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多少感人肺腑的豪言,有的只是一颗做好分内工作的平常心。正所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在教育的征途上,余老师给予孩子的爱,换来了家长们的坚定支持与深刻理解。他们一同在这条道路上并肩作战,协作无间,成为了彼此坚强的后盾与默契的伙伴。他们共同担当支持者和同行者的角色,以爱心为孩子们筑起庇护的港湾,携手促进他们在共育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共同享受教育带来的幸福与喜悦。
以身耕德 默默坚守
有人说:一个教师所能影响的范围很广。他的面貌,决定了教育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育的容量;他的情感,决定了教育的温度。余接光老师不仅用自己的学识、涵养影响学生,而且一直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严谨认真。办公室的地脏了,他会默默的打扫;办工作凌乱了,他会细细的整理;水池堵了,他会静静的疏通。他用行动影响带动身边的同事。他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严谨认真”似乎成了他的名片,只要是他经手的工作同事们便很放心,在同事们心中,他就是学习的样板。
浇花先浇根 育人先育心
余老师虽不是班主任,却常常喜欢做班主任的事儿,该管的不该管的他都会管,常常让别人觉得他有点“爱管闲事儿”。他常说:“浇花要浇根,育人先育心。”余老师觉得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他的数学课充满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元素,他还养成了捕捉教育契机的习惯。课间的聊天、学生的作业情况、课堂表现等都是他观察学生成长、了解学生心理动态的窗口。
面对卫生习惯不好的学生,他不厌其烦地教他们整理好个人物品,督促他们保持课桌周边的整洁,帮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面对性格冲动的男孩,他总是用上“和善而坚定”的法宝,心平气和地劝解引导,让孩子们明白语言沟通比拳头更有有效,慢慢地教会这些又一次地宽容和谅解,并耐心引导教育,让他们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面对家境、文化背景参差不齐的孩子,余老师不仅付出了责任和爱心,更付出了耐心和智慧。
无论是课间还是课上,余老师始终将教书与育人并举,将知识与道德齐抓,循循善诱,以身作则。虽然不是班主任,但学生们在遇到问题时总喜欢找余老师。“爱管闲事”的余老师用耐心、爱心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成为彼此真正的朋友,达到了心与心的交融。
明灯指引,奋斗不息。在求知的道路上,您如灯塔般指引着每位学生前行的方向。您的热忱与执着,激励着他们追逐梦想,勇敢前行。在每一个夜晚的灯光下,您付出的汗水与心血,化作了他们成长的力量。今天,向您致敬,愿每一颗星星都能记录您的伟大与付出,愿未来的道路更加辉煌璀璨!
编辑:颜 英
审核:叶 琳
签发:郑师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