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气多变,是各种流行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为了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大家对秋季流行性病的防控意识,特为大家介绍以下防控知识。
1.新冠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干咳、乏力,同时也可能出现鼻塞、流鼻涕、咽痛、嗅觉和味觉减退或丧失等表现。严重病例可能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甚至死亡。此病具有传染性,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潜伏期内即具有传染性。
预防措施:
(1)通过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断飞沫传播和空气 气溶胶传播,降低感染风险。
(2)勤洗手可减少手部沾染病毒的机会,从而降低感染概率。建议使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充分清洗,尤其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应及时洗手。
(3)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有助于减少呼吸道飞沫传播的距离,降低吸入带有病毒的飞沫的风险。
(4)定期通风定期开窗通风可以增加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空气中悬浮的病毒浓度,减少感染机会。
2.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嵌杯病毒科病毒,感染人体主要影响胃和肠道,引起急性胃肠炎,发病的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诺如病毒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感染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而且传播途径多样,人类普遍易感。
预防措施:
(1)注意避免引用污染水源,注意食品卫生;
(2)不与患者密切接触;
(3)保持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远离病原体。
3.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主要传播途径是病毒随着打喷嚏、咳嗽、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以及接触性传播。
预防措施:
(1)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注意保暖;
(2)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合理安排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C;
(4)注意通风,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
(5)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接种流感疫苗。
4.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部最多,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皮疹常伴有瘙痒,皮疹一般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传染性强,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预防措施:
除注意空气流通、流行期间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皮疹全部结痂脱落为止,及时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手段。
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急性起病,可有轻微发烧,口腔内部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手、足、臀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不痒不痛,少数病例较重。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传播途径是密切接触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进食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会被感染。
预防措施:
(1)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2)勤通风,尽量少让幼儿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3)经常接触的毛巾、水杯、玩具等要常清洗、晾晒、消毒;
(4)大人不易感染手足口病毒,但可能是病毒携带者,回到家一定要洗完手才能接触孩子。切忌亲吻孩子的嘴巴,这样易传染病毒。
6.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患者可有发热、怕冷、头痛、咽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痛,张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整个病程约7-12天,一次感染后可终身免疫。传染性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
预防措施:
(1)接种麻腮风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
(2)避免与患腮腺炎的人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师生共同努力
在秋季流行病防控的战斗中,师生们齐心协力,共同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同学们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在教室里,保持通风良好,让新鲜空气充满每一个角落。
老师们时刻关注着学生们的健康状况,耐心地解答同学们的疑问,给予他们关心和鼓励。同时,老师们也以身作则,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为学生们树立榜样。
家长们也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带孩子接种疫苗,做好家庭的卫生消毒工作。
展望未来
秋季流行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学校将继续加强防控工作,不断完善各项措施,为师生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让我们携手共进,守护健康,共筑校园流行病防线,让孩子们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茁壮成长,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
策划:杨光
审核:孙斌
编辑:徐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