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银川市兴庆区掌政第一幼儿园大三班教育宣传

银川市兴庆区掌政第一幼儿园
创建于09-10
阅读 36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入小学初期,部分幼儿会出现适应困难、不守纪律的现象,这些正是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规则意识首先是在家庭中萌芽发展的。因此,家长应当重视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

什么是规则意识?

    给孩子立规矩,不是不爱他,限制他的自由,往往相反的是,拥有规则意识的孩子更自由。因爱之名,行爱之实。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是基于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孩子健康发展的需要。作为父母,我们既要给孩子无限的爱,也要给孩子有限的自由。  

    内化规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我们共同携手培养孩子规则意识,陪伴孩子面对每个阶段的挑战一路成长。

    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小到家规校规,大到法律公德,都是培养规则意识的条款,孩子们能理解、能表达、能遵守,就是最好的规则意识建立过程。

    拥有规则意识的孩子,才能走得更远。没有规则意识的孩子,总是缺乏安全感。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布森在《勇于管教》中曾讲到“规矩”,他说:“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了。

    栏杆就是界限,知道界限的孩子会有安全感。相反的是,没有界限的孩子就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里。

规则意识·培养小误区

    孩子规则意识的建立年龄的增长不成正比。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都是大孩子了,怎么还这么不懂事”,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孩子只要长大了,就应该懂事明理,该干的事,该遵守的规则,都应该清楚明白了。

    事实并非如此。要想孩子遵守规则,就不能“放养”,而是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摸清孩子规则意识发展的客观规律:规则意识的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的一个过程。

  • 他律为先

    他律是指家长或者其他人先给孩子展示、示范规则,提出要求。让孩子知道这件事的规则是什么,具体该怎么做。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遵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应如此,这里重点要强调的是家长的示范榜样,而非单纯的口头命令,家长首先要作为这个规则坚定不移的执行者。

  • 自律紧随

    自律是指孩子自己主动按照某种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到达这一步就说明孩子已经逐渐认同成人制定的规则、接纳并最终内化的结果。

    这个阶段,我们就能看到孩子有时候会不需要你的提醒就能遵守规则,比如玩滑滑梯的时候自觉排队,垃圾分类扔掉。之所以有这样的成果,完全是因为前一步“他律”在打基础。

  • 关注过程    

    从他律的示范展示到自律的内化吸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规则的建立可能需要1个月,也可能2个月,戒除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建立新的习惯更加需要长期的坚持。

规则意识·培养小妙方

    从他律的示范展示到自律的内化吸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规则的建立可能需要1个月,也可能2个月,戒除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建立新的习惯更加需要长期的坚持。

  1 、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

    制定规则的时候,要让孩子参与进来,要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可执行性,不然指定的规则过于苛刻,孩子根本完成不了,就不好了。如:进门先敲门;自己整理好自己的物品等。也可以与孩子讨论规则,不仅给孩子立了规矩,还帮助幼儿明白为什么要遵守,也让孩子有机会对这些规矩提出问题和意见。

  2 、及时表扬

    对儿童精神奖赏的功效远远大于物质奖赏的功效,对于孩子们遵守规则做得好的地方,我们要大力宣传、表扬,让幼儿感受遵守规则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3、倾听感受

    给孩子立规矩,只有当孩子的感受被接纳后,孩子的抗拒心理才会减弱。其实,孩子犯错时,是处于愤怒、恐惧等强烈情绪与压力之下的,他们关于理性的大脑是无法正常运作的,也就是说,犯错的孩子会失去一定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所以在针对犯错的孩子立规矩之前,父母需要先安抚孩子的情绪,与孩子产生情感连结,才能进入孩子的内心,用爱和温暖去感受与接纳孩子的情绪,从而产生共鸣。


  4、用“可以”代替“不”

    “不行”、“不可以”、“不准”……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不允许孩子做这做那,而在孩子看来,他们会心存困惑与愤怒:为什么不行?怎么什么都不行?其实,减少对孩子说“不”,用“可以”代替“不”,对建立孩子的规则意识或许更有帮助,就比如当不允许孩子看电视时,与其直截了当地说“不行!你才刚看看完”,还不如说“当然可以,但是你要做完作业才能看。”直接说“不”,会显得更直接明了,但换种方式与孩子立规矩,效果会更好!

    “人最大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管理。”

  5、 体验规则的重要性

    孩子由于生活知识和经验水平有限,他们往往不能分辨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更不能理解什么样的规则可以给大家带来好处。而孩子的规则意识是在游戏和生活中发展的,父母可利用模拟情景或带孩子反复体验,通过游戏和生活经验,从而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6、用“绘本故事”潜移默化

     引导孩子多读一些培养规则意识的绘本,在寓教于乐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例如:《手不是用来打人的》、《排队啦,排队啦》、《要是我不遵守规则》、《红绿灯眨眼睛》等。

    在绘本故事中引导幼儿懂得与同伴游戏的规则、交通行走的规则、礼貌交往的规则等,并用榜样、经常提示等方式帮助孩子把规则落实到行动。


  7、家长以身作则

    年幼的孩子最擅长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模仿。父母平日里做人做事,要言出必行。给孩子制定的规则,父母首先就要遵守,孩子看到父母都严格遵守了,他也会自觉遵守的。比如说,家长要求孩子不能玩电脑游戏,而家长自己却痴迷网络,这样就会影响孩子,所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非常重要。

    给孩子立规矩,不是不爱他,限制他的自由,往往相反的是,拥有规则意识的孩子更自由。因爱之名,行爱之实。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是基于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孩子健康发展的需要。作为父母,我们既要给孩子无限的爱,也要给孩子有限的自由。  

    内化规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我们共同携手培养孩子规则意识,陪伴孩子面对每个阶段的挑战一路成长。

银川市兴庆区掌政第一幼儿园

2024年9月10日

编辑/史佩佩

初审/李晓蕾

终审/李小燕

阅读 36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