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场心灵的旅行,是一次智慧的碰撞,是一曲生命的乐章。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更显得弥足珍贵。它不仅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更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汪赫然老师在假期阅读了《教师的语言艺术》一书,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发现教师、学生、家长是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三个要素。语言是架起三者心心相通的桥梁,教师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善于和不同类型的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是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极其重要的因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中还有许多宝贵的经验,还需要在研读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付诸实践,力争在阅读中提高认识,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邵士帅老师暑假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热爱和投入。他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强调了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书中提到的许多建议,如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处理后进生问题等,对于现代教师来说仍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充满了人文关怀,他强调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建立。
总的来说,《给教师的建议》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实用的教学策略,还深入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董丽梅老师假期阅读了《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一书,深有感悟。具体而言,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单元为教学单位,思考以下内容:首先是确定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小学数学11个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进行解读,并思考学生需要达成的具体表现;其次是根据学习目标将数学内容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的活动任务,这些任务应该是低门槛、多层次、大空间的,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充分的表现机会;再次是依据学习任务思考如何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吴凤珍老师假期阅读了《站在孩子的角度读教育》一书,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它改变了她对教育的认知,让她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孩子们的需求和感受。传统上,我们总是从成人的角度看待教育,以成人的标准来评判孩子的行为和表现,但这本书提醒我们,孩子也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书中的故事和案例让她明白,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其背后的原因,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独特而富有意义。
温云莉老师假期阅读了魏书生先生的《家教漫谈》,认为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孩子能否成才,除了先天因素外,主要受到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孩子出生后,最先接受的是家庭教育,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为孩子的成长奠基。孩子上学后,学校教育依然替代不了家庭教育。老师每天所做的只是“浇水施肥”,而父母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是孩子日常所需的“阳光雨露”。离开了家长日复一日的努力,单靠老师在学校有限的付出,孩子很难成长为“参天大树”。
张中华老师假期阅读了《爱的教育》一书,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她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重新审视那些简单而美好的校园生活。亚米契斯通过恩利科的眼睛,让她看到不同社会阶层孩子的命运。虽然他们接受同样的教育,却因为家庭背景的不同,面临着截然不同的未来。这种社会现实让书中的爱更显珍贵,也让他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传递更多的爱与希望。
这本书让她意识到,爱是一种力量,它能跨越时间和空间,连接每一个人的心。在今后的生活中,她将努力传递这份爱,用实际行动去温暖和帮助更多的人。
林小娟老师在这个假期沉浸于《教育要教给学生什么》的阅读之中,如同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每一页都像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户,对教育以及教师的角色有了更深的感悟。读完这本书,她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书中提到的教育情怀让她深受触动,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心,用我们的言行去影响学生,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这些远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王云英老师假期阅读了方华校长的《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有些感同身受。不管是方校长提到的教育是什么,还是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还是在讲述做有温度的乡村教育上,他的很多理念和想法其实和我们还是有不谋而同的地方的。
教育是成长的过程,而成长需要时间。教育会像种子一样,埋在人的心里,等到温度、湿度、养分等条件适宜时,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不管如何,我想,做有温度的教育是我们需要追寻的目标,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付诸实践并为之努力的事情。愿,我们的教育有爱、有温度。
梁伟华老师假期阅读了《呼兰河传》一书,它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共分七章,它以作者的童年生活为线索,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河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描写了底层劳动人民的悲苦生活,以及对生活的希望和执着,同时也体现出当地人民的平庸、卑微、愚昧。梁伟华老师说《呼兰河传》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次阅读都带来不同的体会,不同的收获。作者以她浑厚而又轻盈的文笔,创造了这部史诗般的作品,为中国文坛奉献了一部经典之作。
李艳杰老师在暑假读了《做有策略的教师》一书,作者孙志毅是一位资深语文教师。作者思想深刻,能够用真实案例打通思想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通道,通过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教育者运用多种策略进行教育的成果。在阅读的过程中,她总是会想到她的学生,她的课堂。她常想这些策略用在她的教学中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这本书让她认识到,要做有策略的教师,做有爱的教师,做反思型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李红艳老师假期阅读了语文新课标,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同时,新课标还强调了教师的服务意识,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和服务。所以她利用假期学习了语文新课标,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例如,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海量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语文新课标的学习让她深刻认识到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和新课程标准带来的变革。她将积极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教学服务。
李恩杰老师假期阅读了《唐诗宋词》一书,她认为唐宋名诗词中既有“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么美的景色描写,也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种千古壮观的绝句,还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感叹。这么具有魅力的诗句在课堂上的教授有时总会死气沉沉,老师的讲解总是在分析诗句,让这么美的东西变得枯燥无味,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学策略,让民主进课堂,采取平等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自由的质疑问难,大胆发言。激起学生的热情后,让他们读一一感悟一一再读,让读者和作者的心境有相通感,那样的教学才是出彩的,学生才会受益。
郑春利老师假期阅读了《我为教育而来》一书,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拥有阳光心态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和放大生活中的点滴幸福,学会良性对比、宽容、感恩和微笑。当我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时,就能找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在心头,人生都是好季节”的幸福感觉。
这本书不仅让她感受到教育的力量,也让她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怀着感恩之心看待每一个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微笑的面容、智慧的头脑和宽容的心去陪伴和指导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拥抱幸福。
魏先超老师假期阅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是一本充满温情的书,它让我重新认识了童年的纯真与自由。小豆豆虽然调皮,但在巴学园里,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空。书中的小林校长,用他的耐心和智慧,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爱与尊重中成长。小豆豆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需要的不是简单的责备,而是理解与引导。在巴学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课程,这种教育方式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激发孩子们的潜能,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窗边的小豆豆》不仅是一本儿童文学作品,更是一本给所有关心教育的人的启示录。它教会我们,真正的教育是用心去感受,用爱去培养。
张艳玲老师假期阅读了彭老师的《教育就是唤醒》一书,深感启发。书中,彭老师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阐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一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这一理念让她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励和唤醒每一个灵魏。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用爱与责任去点燃学生心中的那盏灯,帮助他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这本书让她意识到,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但也极具意义的事业。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她将继续以彭老师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努力成为一名能够真正唤醒学生的优秀教师。
丁美迪老师假期阅读了《深度学习》一书,通过阅读这本书,她意识到教育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深度学习正是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及学习过程与方式的精心设计,沟通已有知识与新知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的目的。深度学习的“深”,不仅体现在知识的深度,更体现在人的精神境界和心灵深处。
在未来的教学中,她将以深度学习为指导,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改进教学设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体验有意义的语文学习过程。愿我们都能够“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在教学的旅途中一路学习,一路成长!
高尔基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书籍,就是嘹望世界的窗口,改造灵魂的工具,翻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读书不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的放歌、仲夏亭榭里的弄弦、深秋山林中的独步、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是心灵的依傍,是生命的落脚处。
今后,让我们继续与书为伴,与智慧长存。在书的世界里,寻找答案,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