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初秋,是夏天的延续,又是秋天的启幕。我们留恋夏日的最后一抹热烈的阳光,我们也期待着秋日的第一阵凉风。
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且睿智。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使教师在研究交流的思想碰撞中,博采众长,择善而从。
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校际间教师的交流学习,促进优秀教师的辐射引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24年9月10日,仲村镇全体三年级组数学教师参加集体备课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三部分进行:课堂展示、常规教学交流和评课交流,促进了教育教学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师展风采 课堂来展示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db35b34e8c35453bad9c6890c084183c.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f815b5ba44b34ad1926bbcc59e8e6bfe.png)
接着由王青梅老师带来示范先导课《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多位数加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王青梅老师首先让孩子们进行“口算大比拼”。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又为后来的新授埋下了伏笔。王老师带领孩子们从简单的口算题中回顾了算法,为新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们觉得题目都不能难,这时王老师抓住机会及时问道:“你们觉得简单在哪里?”一句恰到好处的提问,直指学习的核心--因为里面有整十数。接下来,王老师顺水推舟,出示了不再是整十数的口算(不进位)35+34,学生通过总结已有的经验,很快地得出了答案。这时候,王老师及时提问:“看来不用老师教,大家就都已经会了。可是有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通过学生的总结,让学生体会到口算方法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一致的。王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丝毫的说教,只是通过简单又智慧的引导,让孩子找到了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从不进位加法到进位加法的口算,王老师是通过这样巧妙的设计来过渡的:她设计了“我来出题”的环节,通过提问:“你能出点更难的题目吗?”已到学生提出了35+29,39+44等进位加法口算。过渡的天衣无缝,令人拍案叫绝。同样,老师将思考的权利充分给了孩子,不作任何讲解,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和同桌在讨论中解决。果然,教师的适时引导和总结,让孩子们愉快的得到进位加法口算的方法。让学生经历“面对新的需要解决问题--在讨论中探求解决的方法一-广泛交流--发现并体会计算方法一一尝试应用”这样一个过程,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知识体系的构建。
本节课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在不同观点碰撞中产生绚烂的火花,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考交流习惯,并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
教学精致化管理培训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db35b34e8c35453bad9c6890c084183c.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f815b5ba44b34ad1926bbcc59e8e6bfe.png)
接着由数学教研员冯艳老师对全镇数学教师进行学科“双新”、教学精致化管理培训。冯老师从备课,上课,课后作业等方面对教学常规进行了细致的讲解。
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课后说评课 教学齐研讨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db35b34e8c35453bad9c6890c084183c.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f815b5ba44b34ad1926bbcc59e8e6bfe.png)
教而不研,则教必失之肤浅;研而不教,则研必失之深晦。王青梅老师依据课标,结合说课的要求“六说”即对教材的解读,对学情的分析,对教学过程的预设,以及对照课标依据等,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说课,让老师们再一次明白了授课老师的设计意图和教学策略。
本次活动以“践行新课标,构建新课堂”为主题,将聚焦课堂,通过观摩、评课的方式,助力我校三年级数学教师迅速适应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
在课程结束后,所有教师都积极参与了深入的讨论,共同总结了这堂课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大家一致认为教学是一条无止境的道路,研究也是永无止境的。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们学校的教师们再次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能力。
数学教研员冯艳老师在最后对全体数学教师提出了高要求。首先,课前备好课,教学质量不能打折;其次,课上要管理好学生,尤其对后进生的管理,提倡家校合作,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最后,课后的作业布批也很关键,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教师评价要及时,提倡个性化批语,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
我们相信,只有不断砥砺前行,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展更多的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乃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本次集备活动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展现了团体的风采,老师们打开了教学思路,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加深。通过活动,每位老师都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