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红军长征出发地——福建长汀和于都

村夫
创建于2024-03-19
阅读 395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今天按行程我们是到福建长汀古城、位于福建长汀中复村的红九军长征出发地和福建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参观学习。早上7:30在酒店自助用餐。早餐很丰盛且具特色。

  8:00全体队员身着红军麻裤,携带上装前往红军出发地之一的福建长汀县古城,参观长汀博物馆。9:20安全到达长汀古城。

长汀古城前合影留念

漫步长汀古城

  长汀县博物馆1995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庄严宏伟、绿草如茵、古柏鲜花、环境优美,设有“汀州客家博物馆陈列展览”、“长汀革命历史陈列”、“瞿秋白被囚处”、“汀州试院旧址”和唐代古柏等参观游览等内容。

长汀县博物馆

  11:00离开长汀古城前往中复村。被誉为“红军长征第一村”的长汀县南山镇钟屋村(中复村)。

  12:00到达被誉为“红军长征第一村”的长汀县南山镇钟屋村(中复村)。

观寿公祠

长征出发零公里处

红九军团出发地

  在长汀钟屋村(中复村)参观长征出发地——长征零公里处、观寿公祠。

全体队员重温入党誓词

  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有一句关于长征的话:“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北道路的尽头为止。这个“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就是——长汀县南山镇钟屋村。

     1934年秋,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的阶段,长汀松毛岭成为中央苏区东大门的最后屏障。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钟屋村、松毛岭这片土地终成为光荣的红色圣地。在这里,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及红二十四师以及苏区地方武装,取得了中央苏区最后一次胜利——温坊大捷。之后,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以及苏区地方武装,在巍巍松毛岭上,与数倍于我军的国民党军队血战七天七夜,以伤亡六千多名红军战士的代价,为中央红军长征赢得了宝贵的集结和转移时间;在这里,苏区人民全力以赴,“一切为着前线的胜利”,积极支前,踊跃扩红,与红军将士一道并肩作战,英勇无畏,作出了巨大牺牲,谱写了一首苏区军民“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壮丽诗篇;在这里,红九军团这支刚走下火线的英勇铁军,吹响了长征的号角,在观寿公祠前告别父老乡亲,率先实施战略大转移,迈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钟屋村(中复村)——万里长征的起点,从而彪炳史册,光耀千秋,被誉为“红军长征第一村”。

  长征从这里开始!从而有了湘江之战的悲壮,有了四渡赤水的智慧,有了飞夺泸定桥的神勇,有了过雪山的坚毅,有了吴起镇的欢腾,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这地球上最鲜亮的红飘带,最终把中国革命引向最后胜利。

     红军长征第一村钟屋村(中复),在作家魏巍的笔下,她是“地球上的红飘带”的起点;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她是“前所未闻的故事”的开篇;在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笔下,她是“惊心动魄的史诗"的卷首。

     松毛岭上的硝烟,长征的号角已经远去。今天,我们再次走近这段历史,是为了缅怀无为中国革命胜利而英献身的英烈们;是为了铭记老一辈 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辈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开创党和中国革命事业新局面的丰功伟绩。他们的伟大业绩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同在。

    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书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已的长征路”。

  下午1:30结束参观学习,前往央视记者进餐的“斗笠人家”吃中饭。今天的中饭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江西老表的朴实,说的是旅游餐50元/人,但不管是菜的味道还是份量都很好,可谓“价廉味美量足”。

  下午2:00离开“斗笠人家”,前往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下午4:00到达于都,前往“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参观学习。

  下午5:30离开于都于晚上6:40到达瑞金最著名的“大布特色渔头店”共进晚餐。

  据说:大布渔头店是瑞金的特色,由于生意兴隆加之我们到的较晚,不仅一个特色菜都没吃到,而且在人头攒动的餐厅中好不容易才抢到一个桌子。好在大家一是比较辛苦;二是才学了红军精神。也都没过分计较,本作吃饱不浪费的原则吃了两个半饱。

  今晚全体队员仍然入住“圣仕顿大酒店”。

  备注:图片来源全体团友,但因编辑时间紧张,图片随机选择,旨在反映旅行的过程,“记录美好,分享感动!”若有疏漏请多多包涵。

图片|全体队友

编辑|村夫

审核|保岛


阅读 395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