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如何应对自闭症孩子的自我刺激?

南阳医专一附院儿六科
编辑于09-13
阅读 42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不停的抓头发、兴奋傻笑、摆弄双手、身体不停摇晃、尖叫,如果你家孩子也会这样,那你一定要好好看看这篇文章。


自我刺激行为产生,本质上是因为孤独症孩子生理和心理功能上有缺陷,不是孩子故意跟你作对气你,孩子可能通过自我刺激去逃避社会,可能是社交技能缺乏通过刺激去引人注意,也可能通过这些刺激去满足感官需求。

典型的5种表现

1、头部自我刺激

典型症状包括不停的摇头、点头、转头、抓头发等。

2、脸部自我刺激

盯视、痴笑、伸舌、玩口水、舔物、扭转嘴唇、牙齿发出声音、用手贴口部及耳部、玩弄舌头等。

3、手部自我刺激

扭转手指、部分手指不停晃动、将手指做成其它形状、摆动双手、双手手指对敲、用手敲身体某部位等。

4、身体自我刺激

身体向前或向后不断摇晃、左右摇动身躯、旋转身躯、激烈跳动、紧抱身体、扭转双手置于耳后、怪异的跳动(或跑动)等。

5、其它自我刺激

尖叫、闻自己或他人身体气味、呆望天空、强迫性写笔记、大量时间的计算等。

7个策略常用应对策略

1.寻找替代行为

当孩子出现自我刺激行为时,要求他用另一行为代替和抗拒自我刺激。例如:对玩弄舌头的自闭症孩子,让他张开嘴巴(亦可进一步指导他做舌体操练习,配合发音训练):对摇晃手指的孤独症孩子,让他把手指张开放在桌上(或膝盖上)等。

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但应注意使用频率,以防孤独症孩子造成新的刻板行为。例如让他把手放在桌上适当时间后,应适量给一些手工活动做为补充练习。

2.适当妥协

当孩子出现自我刺激行为,而在指导环境上受到极大限制时,指导者可作适当妥协。在矫正自我刺激行为过程中,孩子可能产生新的自我刺激行为。要是新行为比前一个行为好,那就暂时让他做新行为,以免增加矫正的难度。这是对新行为的暂时妥协。

3.不予理睬

自我刺激在某些情况下是孤独症孩子的一种不合乎规范的社交手段。孩子是想以此引起他人的注意。对于这类行为,最 好办法就是不予理睬,而让其自然消退

4.呼应训练

呼应就是回应外界刺激,多叫其名字的单纯反应。当孩子出现自我刺激行为时,直呼其名,以停止其行为。经过反复训练可以让孤独症孩子注意外界刺激而逐步改变其内在刺激。对沟通方式极不擅长的孤独症孩子,通过呼应训练,让其学会对他人的刺激产生反应。这种反应就是与人接触的开端。

5.口头提示

在进行训练活动之前,对孩子给予特定的口头指示。让孩子明白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好了该做的事,或少做不做不该做的事,会得哪些奖励等等,而且家长在活动中要抓住机遇充分赞扬其良好行为,这样就可以预防自我刺激行为。

6.选择适当训练项目

对孤独症孩子的训练项目是多种多样的。如生活自理训练、认知功能训练、运动训练、语言训练等等。但是训练中一定要针对孤独症孩子实际,选择切实可行的训练项目,让他通过合适的项目,去学习刺激、反应、强化三者的关系,从而减少自我刺激行为

7.学习社会行为

这里的“社会”泛指孤独症孩子自身之外的一切外界环境,即家庭、学校、社会。让他学习与家庭成员相处原则和习惯、待人接物礼仪、饮食起居等;让他学习学校课堂常规、教育教学活动规范、集体行动规范等,让他学习社会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等。这些行为的学习,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



陈恒,南阳医专一附院儿科六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

南阳市康复医学会副会长

南阳市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南阳市儿童康复医疗质量控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儿童神经损伤预防和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地址:急诊儿科楼五楼

🌹护士站电话:63328327

🌹陈恒科主任:13838729778

🌹任浩护士长:13937766151

阅读 42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