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天气干燥,气候多变且早晚温差大,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抵抗力又较弱,极易受到病毒的侵袭。为了更好地保障幼儿的健康,杜绝常见传染病,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与各位家长一起分享,希望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关注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孩子的健康。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般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可持续2-3天。伴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头痛、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全身酸痛等症状。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
2、多饮水、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
3、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群拥挤、空气浑浊的场所,戴口罩做好防护。
5、必要时可进行流感疫苗的接种。
二、病毒性腹泻
秋季的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的“秋季腹泻”和由诺如病毒感染的病毒性腹泻,可通过食物、水、气溶胶和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由于患儿频繁腹泻与呕吐,进食又少,所以很容易引起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引发营养不良,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进而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并用肥皂或流动水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及外出归来后。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餐具专用,注意饮食卫生。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5岁以下的孩子最易感染。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感染后首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2、减少孩子处于公共场所的时间,比如游乐园、室内商场、公共交通等公共场所。
四、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特征为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小时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至发生高热惊厥等。
预防措施
1、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物摄入。
五、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肿脖瘟、痄腮,是腮腺炎病毒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通过飞沬传染,少数通过用具传染。主要表现为腮腺肿大、胀痛,表面发热。用手按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一般4~5天逐渐消退。同时会伴有发热、畏寒、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等症状。
预防措施
1、注射疫苗进行预防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2、外出时注意戴上口罩,打喷嚏时应掩住口鼻。
3、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4、少去人多密集的地方。
六、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七、红眼病
“红眼病”即细菌性结膜炎,预防方法有很多,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隔离消毒、预防性用药等。
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预防细菌性结膜炎。勤用流水洗手、洗脸,避免用手或脏衣袖直接擦拭眼睛;减少使用眼部化妆品,使用需避开结膜;佩戴隐形眼镜者,要注意眼镜的清洁与护理,减少细菌侵入;不去脏的游泳池或海水中游泳,能降低患细菌性结膜炎的风险。
二、做好隔离消毒。做好隔离消毒能预防细菌性结膜炎。家中若有细菌性结膜炎患者,应对其接触过的用品进行消毒,如脸盆、洗漱用具、手帕等。疾病高发季节,要尽可能少到一些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电影院、公共泳池等;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后,必须立即洗手消毒,治疗操作时,应佩戴护目镜及乳胶手套,以防感染。
三、预防性用药。预防性用药能降低患细菌性结膜炎的风险,新生儿出生时经过产道,眼部容易受到病菌污染,出生后可用1%硝酸银滴眼或涂0.5%四环素眼药膏,以预防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与患者密切接触,如家人、同学、老师等,可使用0.5%金霉素、0.25%氯霉素等眼药水交替滴眼,降低细菌性结膜炎传播的几率。
八、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声,病程较长,可持续2-3个月,故称“百日咳”。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更加易感。对婴幼儿来说,感染百日咳鲍特菌的父母或其他同住人员是主要传染源。
预防措施
1.积极接种疫苗。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降低婴幼儿发生百日咳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要求,适龄儿童应尽早、全程接种百白破疫苗,未全程接种的适龄儿童应尽早补种。
2.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是预防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可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特别是家长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近距离接触照护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降低婴幼儿的感染风险。
3.及时就诊。出现持续性咳嗽等疑似症状后应及时就诊,通过及时规范治疗,降低疫情传播及重症的风险。
4.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掩住口鼻,注意合理作息和适当的体育锻炼。
九、猩红热
猩红热为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4-6月、11-次年1月多见。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成人及1岁以下婴儿发病率极低。由于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猩红热疫情多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小学。
预防措施
猩红热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预防性措施应以加强儿童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为主,从而减少发病。
1.及时就医: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例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2.治疗和隔离患者: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发病后应隔离一周再返校;其他人接触患者时要带口罩。抗生素治疗必须足程足量。
3.通风和消毒: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l-2小时。
4.加强学校卫生:在猩红热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和隔离治疗。患儿接触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来苏水擦拭消毒。保证室内做到充足的通风换气,每日做好教室、文具、玩具和餐具的清洁,发现病例,应及时对病例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
十、结核病
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预防措施
1.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2.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3.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
4.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
5.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十一、艾滋病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一种危害大、死亡率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不可治愈、无疫苗预防。艾滋病病毒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预防措施
1.艾滋病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掌握预防知识、拒绝危险行为,做好自身防护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2.坚持每次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经性途径传播。
3.72小时内使用暴露后预防用药,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
4.性病可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患性病时必须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
5.避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可有效预防艾滋病病毒经血液传播。
6.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应及时采取医学手段可阻止艾滋病病毒传给婴儿。
7.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措施。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检测的人员,可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国家对个人接受自愿咨询检测的信息完全保密。
8.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国家实施免费的艾滋病病毒抗病毒治疗,对于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均建议实施抗病毒治疗,即实行“发现即治疗”。
虽然秋季传染病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吧!
广兴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