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阅读的滋润,琐碎的生活无法充实,轻盈的生命难以饱满,教师的专业成长便会失去根基。为进一步提高教师文化素养,激发广大师生阅读兴趣,9月8日上午,红旗读书屋第54期读书分享会如期而至。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同读教育家著作,弘扬教育家精神”。活动在城关镇中街学校张丁尧老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
首先参与分享的是来自实验高中的王姣敏老师。
王老师为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从专业成长走向生命成长》——《问题学生诊疗手册》阅读分享。她提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她从“作者与内容”“读后心得”“成长案例”三方面展开分享。王老师的问题直击心灵、引入入胜、发人深思:“问题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吗?”“给他讲过道理,他就应该改吗?”王老师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教师需要处理的“六大关系”、学生问题行为转化的“六阶段模型”、教师情绪管理的有效措施。她哲理化的总结让人回味无穷: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把工作当做一种愉快的带薪学习,在努力工作中渡人渡己……
与此同时,参会教师时而侧耳倾听,时而伏案疾书,时而陷入沉思......是的,教育需要思考,我们更多的要去发现学生的想法,站在学生的角度与思维去考虑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去改善学生的行为。
接下来进入大家视野的是我们的特邀嘉宾——洛阳老子协会副会长谭训老师。谭老师为大家分享的是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中的第十四章。
谭老师告诉我们,世人往往通过眼耳身去感知外境和自我,但诸般万物大多难以捉摸,除了要依靠身体感知外,更多的需要付出一切的勇气去追寻精神层次的探索,从而达到以无御有的境界。
同时,谭老师还善意的提醒在座老师,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适当地学会为自己减负,当然这并不是在告诉我们可以减少责任,而是强调在固本培元的基础上,做到无为而无不为。
在最后的书友交流环节中,卫健委副主任刘跟党作了精彩点评交流。
刘主任指出,王老师的分享让人受益匪浅,尤其是对待碰到问题的孩子,王老师秉持着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的态度,值得大家学习。并结合谭训老师的《道德经》,同大家提出了为什么同存与天地,而有些人却难以感知,无法预见?终究是因为自身局限的独到见解,再次从侧面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
同时,宜洛小学的副校长韩仁英对活动内容进行了个人分享。
韩校长认为,培养阅读这门兴趣爱好,不在于特定之时,而在于朝夕之间,犹如那江海奔涌之势,实乃溪流点滴汇聚之间,功在平时。
活动的最后,县教体局“红旗读书屋”活动负责人闫运波,通过三个方面对本次读书分享会做了总结。一是心态。抱石头,一里难走;抱孩子,十里常有。个人自身的能力来自于有限中的无限,实际取决于个体对待事物的看法,也就是心态。二是坚持。凡事并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所以,贵在坚持。三是提升。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迎来新的世界,正所谓凤栖梧桐。
闫运波主任及名班主任工作室主要成员和
谭训老师会后合影
业以师立,师以德馨。借分享会之际,闫运波寄语广大教师:希望老师们能在书籍里相遇,共享文字之美,尽品读书之乐。愿我们的灵魂和身体都在路上,做一个驰骋书海的读者,做一个纵情山水的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