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称月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高气爽、月儿圆满的时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人们常常欢聚一堂,共赏明亮的月光,品尝美味的月饼,传递着团圆和祝福的情感。
中秋放假时间:
2024年9月15日--2024年9月17日
返校时间:
2024年9月18日
温馨提示:
本周六9月14日补课一天
中秋历史典故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庆祝活动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进行。这个节日的起源和意义涉及了古代的祭祀、农业生产、以及民间传说等多个方面。
起源:
古代祭祀: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对月亮的祭祀活动。早在《周礼》和《礼记》中就有记载,天子在秋季祭拜月亮,这种习俗后来逐渐传到民间。
农业生产:中秋节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八月十五正是农作物和各种果品成熟的时期,农民通过庆祝丰收来表达喜悦。
历史故事:中秋节也与一些著名的历史故事有关,如“嫦娥奔月”。相传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西王母赐予后羿一颗长生不老药,后羿将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后来,后羿的徒弟逢蒙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为了保护仙药,自己吞下后飞向月亮,成为月宫中的仙女。
月饼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中秋节起源于隋末唐军用月饼作为军粮。唐军将领裴寂在八月十五日发明了月饼,并作为军饷发放,从而将这一天定为中秋节。
意义:
团圆: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人们在这一天通常会回到家中与家人共度佳节,因此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节”。
赏月:中秋之夜,月亮特别圆,人们会一起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享受家庭团聚的欢乐时光。
中秋习俗
祭月(拜月)
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贡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温馨提示
交通安全
注意孩子的交通安全,不让孩子独自过马路或在街上乱跑。
过马路不闯红灯,要左右看,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不乘坐三无车辆和三超车辆。
行走时不要东张西望或边走边玩。
在雾、雨天,最好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
坐车时不要将头手伸出车窗外。
教育孩子右边下车,注意后面的车辆和行人。
不让孩子坐副驾驶,不让孩子在车上走来走去。
切忌不让孩子独自一人留在车内。
疾病防控
教育孩子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减少与传染病源接触的机会。
家里注意开窗通风换气,减少细菌滋生。
提醒孩子多喝白开水、勤洗手。
如发现孩子有疑似传染病症状,应立即就医。
外出游玩时,注意备一些药物,以便急需之用。
不能暴饮暴食,水果和零食也不宜让幼儿多吃,以免引起孩子的肠胃不适。
严防拐骗
不给陌生人开门,教孩子从猫眼看清来的人是谁。
不独自一人外出,逛商场或旅游等不乱跑。
不随便和陌生人说话,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和爸妈走散,找警察、保安、广播室、商场工作人员等。
记住家庭地址和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
让孩子牢记防拐防骗的儿歌,如:陌生人,给吃的,不要拿,不要吃;陌生人,来搭讪,不说话,转身走;陌生人,抱你走,抓住栏杆不松手。
居家安全
不让孩子独自一人在家,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不攀爬阳台、门窗或其它高处,防止跌落。
不玩插座和开关,以防触电。不用湿手触摸电器,更不用手或导电物伸进电源插座内。
不玩打火机和点着的蚊香,以防烫伤或引起火灾。不在火源附近或高压线下玩耍。教给孩子火灾自救知识,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离。
不玩尖锐或易碎的物品,以防割伤划伤戳伤。
不把手伸进风扇叶,以防受伤。
药品一定要妥善保管,以防孩子误食。
热水壶要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以防烫伤。
在这个中秋佳节,新湖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愿大家与亲朋好友共度圆月夜,传递温馨的祝福,感受团圆的幸福。中秋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