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请放手,让孩子自己走——写给初次住校生家长的心里话

齐都实验王新芹
创建于09-07
阅读 334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开学第一周匆匆而过,班级建设初步成型。几个知心家长和我的微信聊天,引发我们的思考:

        案例1:“王老师,孩子回到家,哭得稀里哗啦,说想家,有什么好办法吗?”我想,这是好多初中生第一次离开爸妈,住校时的感受。家长不心疼是假的,但家长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去适应住校生活,更决定着孩子的优秀成长。

       案例2:“从开学到现在,孩子住校10天了,给我打了10个电话……”,这是一个高一学生的知心家长给我的留言。

       细细琢磨这两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孩子早晚有离开家、适应群体生活的时候。如果在初中时段,你觉得孩子还小,心疼孩子,费尽全力的天天接送孩子;到了高中,到了大学,孩子同样要经历和家庭分开的时段,也必须要经历这些时段,孩子才逐步长大。

       再回想:家长们面对孩子刚上幼儿园的哭闹现象,是怎么做的呢?那时的我们再揪心也狠下心来,边劝边哄边吓唬,甚至狠心的置之不理,让孩子去适应。结果是孩子不出一周就适应了。因为那时的你很坚定:孩子必须要上学。

      从生理学角度来说,这是孩子和父母分离的第一个断乳期,家长们都做得非常好。而到了小初衔接阶段,正是孩子和父母分离的第二个断乳期,这时候的你还有没有当初的坚定?孩子在温馨的校园环境里,还在好奇的探索中,原本不想家。而一些妈妈们开始在家失落的想孩子,我们该怎样引领孩子顺利走过断乳期呢?

    (一)懂得一个道理:孩子因和我们有缘而诞生,但孩子的成长谁也无法代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独立,需要走向社会,他和家长的关系一定是渐行渐远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学会放手,大胆的鼓励孩子自己走。特别是到了初中学段,孩子渴望的不再是亲子关系,而是同学友谊。及时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是孩子勇敢立足社会的关键。请你认真品读下面视频——《鹬》,你会懂得怎么选择;

06:06

    (二)经营家庭关系:家庭中,夫妻关系一定大于亲子关系,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然而太多的家长们在家庭中视孩子为中心,全家围着孩子转,导致孩子的独立能力得不到培养。孩子离开家庭后,妈妈们开始失落、牵挂、情绪化,从而面对孩子离开家这一现象,不能做出明确的抉择。同时,家长一定要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切不要一味的呵护、溺爱孩子。太多时候,你的溺爱,换来的是孩子以为的理所当然,是孩子遇到困难就退缩,是孩子叛逆时对你的不尊重。

      实践证明,从小就把孩子当做小大人来培养的权威型家庭,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更有利于孩子独立的生活。家长也就不会如此牵挂。

     (三)选择适合方法: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家庭教育方式不同,对于孩子不愿意住校这件事,应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

     一是案例1的孩子类型,可以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多赞美——孩子你虽然很想家,但为了学习,为了给父母减轻工作负担,你选择坚持住校,爸妈为你感动。继续挑战自己,你能行……;可以和孩子做个共同约定,让孩子有盼头,勇敢的去挑战住宿,走向自立。

      二是案例2的孩子类型,也属于正常现象,家长可以引领孩子逐步减少联系次数,由一天一次到两天一次到三天一次,慢慢的,孩子就很快适应了住宿生活。

      三是还有部分孩子,白天、晚上的想家,一下课就打电话、求助老师联系家长等表现,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的学习,建议家长们先让孩子通校一段时间,给孩子创设一个“在家在校一个样”的感觉,约法三章,引导孩子独立洗刷、独立入睡、独立早起,逐步培养好孩子独立生活的习惯,再送孩子住校更为合适。

    (四)拥有一个梦想:进入初中,家长要和孩子规划一个成长梦想,让孩子明白他的核心追求是什么?他要成长为什么样的孩子?他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孩子?家长同孩子设计出成长路径,克服种种困难,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一定能达到自己的预期梦想。

        恰值巴黎残疾人奥运会直播之际,一系列中国健儿的榜样力量,也会引领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力量,请家长们与孩子共赏。

02:44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于不同的孩子,家长们选择合适的育人方式,做好孩子的陪伴者和引领者,耐心浇灌,笑看花开。

阅读 334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