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三中家长每周一学系列(九十六)
“5+2=0”是一个非常无奈的教育困局,
五天的学校教育效果抵不过两天周末的“乱状”。
周末有三乱:
1.过紧:“课外课”安排满
尽管老师精心设计了周末作业,但不少同学仍然在周末比平时学习的节奏更紧凑。线上课程、私教辅导、兴趣培养、课外习题……没有可以自主安排的周末时间和空间仍然是痛点。
2.过松:“放养式”盛行
比起“鸡娃”和“内卷”,老师们还会遇到另一种极端---放养式家庭教育。家长以工作忙或文化程度低为由,没有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对孩子目标过低、参与较少、手机成瘾、管理缺少底线,都会造成孩子周末在家的放飞自我。
3.过烦:“刀子嘴”忍不住
周末,家长和孩子接触的时间增多,这本身是好事,但由于当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质化发展严重,再加上家长育儿方法不当,基本是通过“管-压-令”的方式在要求孩子,这就常常造成“对抗型”亲子关系。
周末是重要的成长时刻
其实周末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学习上,对当周所学内容进行整理,错题再现,查漏补缺;生活上,劳逸结合,多元发展,亲子互动,健康成长。
做好一周复盘,是推动学生提高成长主体意识和责任的重要方式。
怎么做可以达到家校配合的“统一”和“延续”呢?这里提出三个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招:《成长单》,
让家长知晓“已经发生了”什么
《成长单》可以理解为每周成长记录,这是在值班长记录基础上的升华。
成长单可以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填写,主要记录班集体这一周来取得的进步,比如获得了当周的流动红旗、在艺术节或文体活动中取得好成绩等信息。
除了集体情况外,还可以补充学生个体发生的好人好事好行为进行记录和表扬,比如卫生打扫认真、上课发言积极、作业书写工整、拾金不昧、积极参与黑板报制作等。
情况允许的话,由教师把本周的班级情况进行小结,把想说的话,希望同学们改进的地方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发挥期待效应。
总之,满足家长的知情权,是家校携手的重要第一步!
第二招:《计划表》,
让家长参与“正在发生”什么
孩子的成长需要留白,但留白也需要积极的引导。周五放学前,班主任和学科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好周末的学习和生活计划。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分享,或是在下周邀请学生来谈谈计划落实的情况。
以下的《周末成长计划表》供大家参考:
第三招:《心里话》,
让家长表达“期待发生”什么
激发亲子矛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家长的“话语方式”不当。家长们的出发点是关心孩子,可一张嘴就造成了水火不容的局面。
这背后主要有三个原因:
1.角色偏差
家长对待孩子的心态就是“你是我所生,所以你得听我的”、“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所以你得听我的”。
占有欲和控制欲使得家长错误地掌控着主动权,而孩子又要挣脱、要长大。
其实,家长的角色在于“指导”而不是“主导”。
2.参与缺少
家长不了解孩子一周在校的情况,容易忽视孩子自身的情绪表达(喜怒哀乐、压力、困惑等),总觉得“小孩子能有什么烦恼”。
所以尽管家长们都想跟孩子聊一聊,但并没有走心的对话内容,也就流于了形式,总在说教,或者孩子根本就“关闭”了沟通渠道。
3.方法滞后
孩子处在极速的成长变化中,而家长的方法却没有跟上孩子成长的速度。
不管是家长做孩子时受到的教育方法,又或者是在孩子小时候用起来比较顺手的方式,都不能完全适合当下孩子的成长需求。这样几个原因就使得家长和孩子相互不理解。
爱,要正确表达,《心里话》就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方法之一。家长了解了孩子,参与了孩子,也就走进了孩子,和孩子有了更多交流的话题。
引导学生自己做好周末目标,想做什么、计划怎么做、做到了什么程度,慢慢带,学生就会动起来。
学生自评:
(亲爱的同学,请对自己一周的表现做点梳理并给出客观评价吧)
1.本周我在主动学习方面:
2.本周我在与同学和集体相处方面:
3.本周我在阅读、体育锻炼方面:
4.本周我在和家人相处方面:
5.下周我的计划是:
6. 爸爸、妈妈、老师,我想说:
家长心里话:
(亲,本周孩子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地方?写下来吧;有什么建议和期待想对孩子提又不好意思开口?写下来吧。)
用写“心里话”的方式,避免了过度的言语唠叨,也避开了“爱你在心口难开”的不好意思,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参与而不是干预!
家长把积极的、期待的、有难言之隐的话写给孩子,让孩子有机会去读、去品、去悟,家庭教育的效果就自然而然的生成了。
让家长想做、会做、乐做,
让学生感受到自主、胜任、信任,
班主任辛苦的一周工作才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圆满。
新学期刚刚开始,一切好习惯都要家校共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