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为民谱新篇 守护权益防风险

阳光财险
创建于09-06
阅读 68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养老金融是金融工作“五篇大文章”之一。养老金融是围绕预备养老、退休金融、适老服务等全生命周期各种养老需求所进行的金融活动,服务老年客户、守护养老钱袋子,是养老金融的重要工作。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97亿。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提升老年金融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愈加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金融教育宣传月,了解老年金融消费领域的风险防范知识。

如何防范非法集资风险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体弱多病、内心渴望关怀,缺乏金融知识等特点,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等名义,以“高利息、高回报”为诱饵,实施非法集资活动吸收老年人资金。从近年发生的案件看,涉老年人非法集资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以“养老服务”为名非法集资。一些机构打着提供养老服务的幌子,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等方式,承诺还本付息或给予高额回报变相非法吸收资金。还有的以售后返租、约定回购等方式销售养老公寓,向老年人非法吸收资金。

二是以“养生健康”为名非法集资。一些机构借老年人有较强的健康需求之机,打着养生、健康旗号,以赠送保健品、购买返利、举办养生讲座等方式欺骗、诱导老年人投入资金。

三是以“投资理财”为名非法集资。一些不法分子未经金融管理部门依法批准,发布所谓的投资项目、理财产品等,承诺给予投资回报,以投资理财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

那么老年人如何防范非法集资呢?

一要注意学习金融知识

有投资需求的老年朋友,经常看新闻、看报,开阔自己的视野,尤其多关注法治栏目,多了解投资骗局类的案件,从他人上当受骗的经历中吸取教训。

二要提高识别能力

对相关公司企业的资信、经营范围、业务活动等进行深入了解,判断是否符合正常的经营规律和商业逻辑。

三要自觉抵制各种诱惑

认清非法集资犯罪的本质和危害,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你看中的是人家给予的利,其实人家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四要克服贪欲的心理

不能有“不劳而获”的念头,要靠勤劳致富。

五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

凡是有人让您出钱的时候,一定要多一个心眼儿,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送出去,要做到“只看不买”。

六要树立正确理财观念

投资者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保本”“高息”等噱头,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远离各种非法理财套路,保住手中的血汗钱、养老钱。

七要时刻保持警惕

不要相信骗子那些“不要告诉任何人”的鬼话,投资拿不定主意时,多找家人、子女及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商议,对可能涉嫌犯罪的集资活动要注意收集证据,及时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司法机关举报。

如何防范委托代办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委托他人办事”的情形较为常见,应注意防范委托书内容和受托人资质风险。

当委托他人或机构代管金钱和财产时,受委托的人就是受托人,若受托人不当行使权利,就容易发生金融权益侵害。老年人应与受托人签订委托书,由于委托书赋予受托人就委托人的金钱、房产等财产作出决定的法律权利,老年人应选择值得信赖的受托人或机构,并确保对方清楚委托需求。切记要认真考察机构的资质,并把委托事宜告知亲属、朋友等。如果受托人是个人,不能选择有赌博等不良嗜好的人为受托人,委托书中若涉及房产等重要资产,在签署之前务必认真阅读、理性思考,最好要求公证委托书。

如何防范个人金融信息泄露风险

当前老年人越来越多使用社交软件,如微信、抖音等,需提高安全谨慎使用意识。

日常生活中,像公园、商场等公共互联网通常未加密,因此浏览和共享数据不安全,如果老年人连接到这样的网络并发起通信,熟练的黑客可以渗透通信,监视并窃取所需信息。

老年人应保护好个人身份证号、社保账号、信用卡号、密码和其他个人信息,切勿与陌生人或任何非官方网站共享个人信息。办理业务需复印证件时,一定要写明用途,在含有身份信息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XX用途,他用无效”和使用日期。免费网络要谨慎接入,确保网络环境安全,尤其是在需要进行网上支付、银行账户登陆时,尽可能避免使用陌生网络。

此外,要定期核查个人信用记录并及时举报诈骗行为。如果发现借用本人名义开立账户的行为,则说明可能有诈骗者在试图获取个人信息,可以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在“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中查询个人征信记录。

阅读 68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