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中国第15个节气,古代中国人搬照五行和五色相对应,秋天属于金色,因此被称为"白露”。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被冬季风所代替, 温度逐渐下降,夜晚的露水疑结在花草树木上,呈白色,因此得名“白露”。
白露节气是热与凉分水岭,代表暑热的结束。 由于冷空气转守为攻, 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 昼夜温差逐渐拉大。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 寒生露凝。
白露时节,正是中国各地大忙时节。如东北地区,开始收获谷子、高梁和大豆,一些地方开始采摘新棉,西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
1.候鸿雁来:
鸿雁开始列队从北向南迁飞,准备前往温暖的南方过冬。
2.候玄鸟归:
玄鸟就是燕子,它们也开始向南迁徙,以躲避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
3.候群鸟养羞:
“羞”同“馐”,即美食。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迎接冬天的到来。
1.收白露
民间流传着百草头上的秋露能治愈百病、治消温, 还能让身体肌肉感到放松,从而产生愉悦的心情。而百花上的秋露则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因此, 收秋露成为白露时节最为特别的一种"仪式”。
2. 祭禹王
生活在江苏太湖畔的老百姓会在白露时节祭禹王。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 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3. 啜米酒
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1. 吃龙眼
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
2.饮白露茶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唱茶,秋白露”的说法,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个生长佳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它多了一些过火的味道,给人的感觉刚刚好。
3.吃番薯
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有抗癌、 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中医视红薯为良药,有“长寿食品”之誉。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阳”。
孩子们和老师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一起了解到白露的节气常识,加深了幼儿对白露节气的了解。
1.警惕支气管哮喘
白露时节,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很高,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此时秋高气爽,正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大好时光。但是,常有不少游客在旅游期间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其实不一定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热”。
2.慎防肠胃疾病
白露后往往多秋风、秋雨、台风。在这段时间容易发生和流行的疾病主要是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腹泻病等肠道传染病,是肠道传染病全年发病的第二个高峰期,发病比夏季的第一高峰期还要多。
3.预防秋燥
在白露一节气中要预防秋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
4、预防感冒
白露日夜气温差较大,若下雨则气温下降更为明显,人容易感冒。
1.早晚及时添加衣服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外出秋游、上下学时别忘了天冷常添衣,爱秋爱秋莫“啊啾”。
2.夜晚卧睡不可贪凉
白露是一个表征天气转凉的节气,虽然白天的气温仍可达三十多度,但夜晚仍会较凉,日夜气温差较大,若下雨则气温下降更明显,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睡卧不可贪凉,所谓“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
3.应季而食滋补润燥
白露为典型的秋季气候,重在防燥,慎防津气耗散。燥气当令,脾胃功能减弱,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
白露时节,仲秋美景,果实成熟,柑子满树,船入江溪,鱼儿玩乐。新的学期已经开始,希望小朋友们能趁着秋季美景,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