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镰山腰的双泉镇因有甜、苦两种泉水而得名,至今,上了年纪的人还把它叫作苦泉。
北魏年间,曾因今双泉镇泉水奔涌置南五泉县,西魏大统六年(540年)南五泉县改名朝邑县。
双泉除有甘甜的泉水供民使用外,还有神奇的苦泉。在苦泉周围放牧的羊群饮此泉水,不但体型肥美,肉味也无腥膻之气,隋代在苦泉置丰羊牧,唐代建牧羊庄,史载每年要向宫廷进献数万只羔羊。明万历时,因苦泉枯竭苦泉镇更名蒙泉镇。朱斗南《蒙泉灌亩》赞曰“阡陌盈畴画井疆,蒙泉美丽说西庄。滨河籍润来源远,阻洛分滋沛泽长。亩荷涵濡歌岁稔,田资源溉咏年康。镰山造福符天数,岂独甘肥置牧场。”
“苦泉羊,洛水浆(《全唐诗》)。”苦泉羊又名同羊,皮毛细柔、羔皮洁白、花穗美观,其角小如茧,耳大下垂,尾巴肥大,肉质肥嫩无膻,以味美而著称。宋代文学家,同时也是美食家苏东坡曾向好友推荐:“蒸烂同州羊,灌以杏酪,食之以ヒ,不以箸,亦大快事。”
养羊业的旺盛和特别的水质带动了制作皮衣业的发展。苦泉街熟羊皮、制作皮衣兴盛一时。苦泉羊制作的“萝卜丝”、“九道环”、“轻而暖”皮衣风靡大西北。苦泉街以贩卖羊只、羊肉和皮衣为龙头的商业活动而名声鹊起,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清光绪年间曾于镰山半坡置镰阳书院,朗朗的读书声和浓浓的书香气回荡在镰山上下。双泉街正中有一小桥,桥上杨柳依依,桥下两尊龙头泉水奔涌,街上两村人曾都靠此泉水供养,担水、洗衣服的人络绎不绝。
从古至今,双泉镇的腊肉制作都在周围享有盛名,每逢年节,来双泉买腊肉的车辆堵街塞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