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权责体系为基层减负赋能

沉默是金
创建于09-05
阅读 23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当今社会治理体系中,乡镇(街道)作为连接上级政府与基层群众的桥梁,其权责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能否畅通无阻。近日,党中央印发《关于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职责,形成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乡镇(街道)权责体系,不断筑牢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支撑。

一、事权清晰、责能相适,是基层治理的基石

长期以来,基层治理中存在的“权责不清、任务繁重”问题,一直是困扰基层干部和群众的一大难题。乡镇(街道)作为基层治理的主体,承担着繁重的经济社会管理任务,但往往面临权责不对等、资源不足等困境。《意见》的印发,就是要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边界,确保基层有权有责、有权能担。一方面有助于避免权力重叠和责任推诿,确保基层治理主体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解决实际问题,让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和执行者;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基层治理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履职顺畅、减负赋能,是基层干部的期盼

基层干部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其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到基层治理的效果。然而,长期以来,基层干部普遍反映工作压力大、任务重,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健全权责体系为基层减负赋能,就是要通过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形式主义等措施,切实减轻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群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提升效能的关键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调了治理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问题的具体特点来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以确保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意见》的印发为如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指明了方向,一方面,要求我们在治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地区的差异性;另一方面,强调了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策略的重要性。而在治理过程中,要将差异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分类分析所有问题,明确特点规律,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制定不同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这样,才能确保治理工作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有效、更加符合民意。

总之,健全乡镇(街道)权责体系、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协同推进。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可以激发社会活力、凝聚社会共识,共同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李金庭)

阅读 23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