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 杨吉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9日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一,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内涵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文件,是在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系统性跃升的关键历史节点上,对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出的全面系统部署,是新时代新征程强教强师的纲领性文件。
具体而言:教育家精神可以理解为那些致力于教育事业、具备高尚品质和独特理念,能够深刻影响教育实践、推动教育进步,并对社会产生广泛而积极影响的教育工作者所展现出的一系列精神特质。
一般来说,教育家精神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与忠诚: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忠诚于教育的使命和价值,将教育视为自己终身追求的事业,不畏艰难,坚守教育岗位。
2. 创新与变革:具有创新意识和勇气,敢于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3,育人情怀:始终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放在首位,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4,博学与专业:拥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精湛的教学技能引领学生和同行。
5,责任与担当:意识到教育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自觉承担起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责任,为解决教育中的问题积极努力。
6,教育理想与信念:怀揣对美好教育的向往和追求,有坚定的教育信念,不被功利因素所左右,始终坚持教育的本真和初心。
7. 合作与分享:善于与同行交流合作,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成果,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8.社会关怀:关注社会发展的需求,致力于通过教育改善社会,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与进步。
二、教育家精神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一)、背景
1.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面临着众多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有引领教育发展方向、推动教育创新的精神力量。
2. 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高尚的精神品质和专业素养,教育家精神的倡导旨在激励广大教育者追求卓越。
3.社会对教育更高期望:社会公众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希望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具备教育家精神,以更好地回应社会需求。
(二)、意义
教育家精神的意义可概括为:
1. 引领作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榜样和方向,激励他们积极投身教育事业,追求教育的理想和价值。
2. 促进教育创新:鼓励教育工作者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的更新和发展。
3. 提升教育质量:促使教育者更加专注于教育教学的改进,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从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4. 弘扬尊师重教的风尚:让社会更加尊重和理解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5.推动教育公平:拥有教育家精神的教育者更可能关注教育的公平性,努力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优质的教育机会。
6. 传承教育文化: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教育文化和传统,丰富教育的内涵和价值。